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2日发表社论:自“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以来,人们担忧的焦点,已从高铁的运力转移到高铁的安全性问题上来。
“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对于该事件的回应,使得人们对高铁产生了严重的质疑。然而在此之前,人们对于乘坐高铁出行曾一度充满了期待。
事故发生后,由于铁道部的一些做法缺乏透明度,人们不仅怀疑铁道部试图掩盖事故的原因,还认为全国的高铁计划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铁路“大跃进”。
那么,铁道部关于高铁安全的许诺和保证,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信的?对于在我国发展高铁事业的决定,我们是否显得过于草率和乐观?对于在建和规划中的高铁线路,究竟怎样的发展路径才是科学合理的?
“7·23”事故在我们心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得我们不得不再三思考这些问题。
国务院公布最新的事故调查小组成员名单,使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因为,一方面这些调查小组的成员与铁道部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这些成员都是铁路事故原因调查方面的专业人士,相信他们能够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在调查事故原因的过程中,铁道部相关人士的避嫌退出,对于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至关重要。
尽管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调查事故的原因,但适时地对现有以及待建高铁线路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也是关乎我国目前和未来铁路发展的重要一步。
由于高铁运行速度较快,为了确保安全,对高铁及其线路进行严格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正因如此,查清“7·23”动车事故的每一个原因显得格外重要。
必须对高铁实施全面综合性的安全检查,因为这是堵住潜在安全漏洞的唯一途径。为此,国务院建议,对于高铁安全性的检查,不应止于对事故直接原因的调查,还应包括对高铁的设计、建造、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审视。
铁道部承诺将对公众提出的所有问题给出“诚实的、负责任的答复”。但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机构公信力的问题,更关乎铁路这一国家重要经济命脉的未来。
在查清事故的原因之前,高铁降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单凭这一次事故,就丧失了发展高铁的决心和勇气,毕竟高铁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继续发展高铁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基础之上,那就是我们应当不断地从过往的失误中吸取教训,然后谨慎地继续向前行进。
英文原文请见:http://usa.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8/12/content_13098440.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社论 编译 赵欣莹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