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30日言论版文章:中国持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据称其中约70%是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考虑到美国政府的债务不断攀升,以及标准普尔下调其信用评级,中国显然要停止积累美国国债或开始减持其美元资产。
但是,且不说把美元资产迅速转成其他货币比较困难,这样的举动也可能导致美元价格的暴跌,这样一来又可能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与此同时,中国的美元储备也将大幅贬值。此外,还没有其他的资产(黄金、白银或其他商品)能容纳中国所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
中国无意危害国际金融系统,但是作为债务国的美国也应该理解其最大的债权国的需要和核心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中国可以开始减少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使用,而开始使用其自己的货币——人民币。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已经与一些国家签署了外汇兑换协议。这些国家包括巴西、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和冰岛。在2011年4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领导人同意在他们之间的交易中推广使用他们自己的货币进行结算。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帮助人民币国际化又迈进了一步。这样的市场已经在香港和新加坡运行,未来能在更多与中国大陆有大量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建立。随着更多中外公司采用人民币交易,以及他们越来越频繁地需要买卖自己的货币以换取人民币,离岸人民币中心将逐渐发展。甚至伦敦、纽约、悉尼,以及更多的亚洲城市,都可能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
但是人民币应该成为储备货币吗?或更确切的说,人民币准备好成为储备货币了吗?答案很简单:“没有”,因为中国的货币仍不具备储备货币的一些属性。
第一,储备货币最重要的属性是它必须能完全兑换。人民币现在只能以经常账户或交易账户兑换,不能在投资或资本性账户中兑换。这部分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因为中国在经济改革的最初几年遭受了资金不足,于是实施了资本管制,尽管现在情况已非如此了。
第二,必须允许人民币在市场中自由浮动。中央银行仍将人民币的价值维持在固定值内,尽管自从6年前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后,,人民币已经升值了约30%。
第三,中国的债务、证劵及资本市场的深度和成熟度都不足以应付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如果人民币现在没准备好成为储备货币,那将来某个时候行么?人民币是否应该成为储备货币这个问题已经引发了国内外的讨论。
拥有储备货币的一个明显优势在于,只要其他国家愿意以外汇储备形式持有该货币,储备货币拥有国就可以发行相应的货币。换句话说,储备货币国家可以印大量钞票,来购买外国资产,而不用担心此举会加剧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
拥有储备货币的缺点是,储备货币国家必须为大量贸易或预算赤字做准备,以便其他国家能积累足够的货币量用以储备交换。由于中国现在已经和很多国家都存在贸易顺差,要经营贸易逆差将需要完全改变其货币路线。这将给中小型企业造成打击,它们不能应对人民币价值暴涨带来的后果。
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或储备货币不仅要靠中国政府的行动,更重要的是要靠贸易、金融和投资, 这三项是决定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和方向的外部力量。
人民币的价值一直在被重估,这个过程仍会继续。某个时候,它会找到与其他货币的平衡点。只有到那时,中国人民银行才能不用为其汇率波动而烦恼。(作者是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Michael N.T. Tan 编译 张斯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