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在香港举行,
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香港的愿景和战略”,吸引了约180名嘉宾以及90名记者的参加。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4日香港报道: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 在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舞台的进程中,香港已基本上搭建完成连结在岸和离岸两个市场的三座“桥梁”。
“我们在香港尝试做的是把非常庞大的在岸人民币市场和离岸市场连结起来,”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介绍说。
在周五名为“人民币国际化:香港的愿景和战略”的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上,陈德霖做出了上述表示。该论坛请来了五位金融和经济界的大人物,他们同170多名来自不同机构的代表们分享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看法和心得。
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呢?陈德霖表示是通过建设三座桥梁:“贸易桥梁”、“直接投资桥梁”以及“投资组合桥梁”。
第一座桥——“贸易桥梁”已大致完成。它允许海外公司与他们内地的贸易伙伴通过人民币来进行贸易往来。
而还在大力建造中的第二座桥梁——“直接投资桥梁”,则容许外国企业在离岸市场上募集人民币,然后将这些资金以外来直接投资的方式投资到大陆;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使用人民币向海外市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陈德霖表示:“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这个桥梁投资中国。”
除此之外,“投资组合桥梁”已有雏形,通过这个渠道,离岸人民币可以进入大陆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交通银行副行长叶迪奇说:“银行业已经在行动,每天我们都有很多客户利用这三条桥梁。”
架起三座桥梁之后,香港下一步的重点是提高“车流量”,这样才能使香港最终成为首选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金管局认为,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关键是要形成规模,产生集聚效应。
金管局副总裁彭醒棠在9月底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在这种集聚效应下,市场会发展出丰富的金融产品,流动性会增强,中介机构云集,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人们便会很自然地继续选择在该市场完成各种交易。
在这方面,香港拥有优势。“作为中国的一部份, 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 我们拥有独特的优势,”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同时, 我们在推进香港人民币业务上还拥有先行者的优势。”
“......香港的真正优势正在于这个会场里的人。我们说双语,中文和英文,”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说。
“英语是国际商务语言。至少有15亿人都在说中文,所以我们的优势非常明显,”夏佳理说。
毫无疑问, 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上作出了不少的努力, 同时也具有不少优势,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速度仍操之于中国政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香港的代表Sean Craig表示,中国政府对开放其资本帐的取态,是决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开放资本帐有助提供人民币资金回流在岸市场的渠道。
除了提供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以外,开放资本帐也将有助为人民币投资产品建立市场基建制度。
Sean Craig举例说,香港人民币金融产品的离岸市场发展,依赖市场有完善的人民币计价的衍生工具;市场也需要信贷风险评估系统,以评估人民币金融产品的信贷风险。这些金融基建制度有助离岸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发展,而这些最终都取决于中国政府开放资本帐的态度。
但是Craig认为资本账的开放只会循序渐进,否则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需要周密的规划,要一步步来,”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说。
对于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帐开放的问题,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也以较为长远的目光看待。
“谈及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如果你指的是实现人民币和其它货币之间的完全自由兑换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我认为那会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而不完全的自由兑换则能够在一个比人们想象的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和广北说道。
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www.chinadailyapac.com/roundtalbe),是2004年成立的中国日报总裁圆桌论坛的延伸活动,并得到亚洲新闻联盟 (http://www.asianewsnet.net) 的鼎力支持。该联盟由来自十九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一家主流报纸组成。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以增进中国与亚洲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和理解为目的,围绕亚洲地区经济、商业、产业和社会发展等具有战略影响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和分享见解。
(中国日报亚太分社供稿 编辑 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