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10日社论:在7月份达到37个月最高值6.5%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连续三个月放缓,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望适度增速放缓的有力证据。
毫无疑问,中国此刻能松一口气,因为抑制通货膨胀的硬仗开始见效了。
尽管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10月同比上升了5.5%,仍远远高于政府全年4%的目标,通货膨胀的担忧明显有所缓和,与此同时有关未来几个月通胀进一步降低的乐观估计越来越多。
当然,尽管消费物价指数连续几月下降,但这并不能保证我们已经彻底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
例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警告说,即将到来的冬季将是消费需求量增加的高峰期,也是我国北部蔬菜生产的淡季。
更别提由于那些负债累累的发达国家所执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然而,由于所有这些抑制通货膨胀的紧缩措施,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预计明年将放缓到低于9%,这将是十年来经济增长首次低于9%。
如果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放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没有任何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迟早会严格控制住通货膨胀。
我们对抑制加速增长的通货膨胀表现出更多信心是一回事;对通胀膨胀带来的压力过早地掉以轻心却是另一回事。
由于中小企业面临大量困难,特别是一些涉及产品出口的公司,一些人开始呼吁实行信贷宽松政策,以缓解经济紧张问题。这些中小企业为中国创造了75%的就业机会。
更多的贷款和较高的经济增长可能确实能帮助一些中小型企业。但是失控的通货膨胀使工资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上升,这将对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生存构成更大的威胁。
因此在抑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中国在向小微企业伸出援助之手时,必须对所提出的想法仔细考虑。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应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首位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必须具有包容性。
食品引起的通货膨胀始终是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元凶之一,食品价格的上涨令穷人的生活变得尤为艰难。今年10月,占消费物价指数近三分之一的食品价格仍激增了11.9%。这一数据提醒我们,为了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抑制通货膨胀仍是势在必行。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1-11/10/content_1407271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社论 编辑 邓睿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