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日报》外籍编辑朱元勋(Jules Quartly) 发表文章,把中国两会期间大多数代表和委员表达出的一致意见,和西方唇枪舌剑的“对手政治”作比较,试图从多角度理解中国合意政治的有效运作。全文如下:
以局外人的视角去观察,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和参政议政机构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会议所表现出来的和谐非常引人注目。
到11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结束时,委员们共提交了4,772份提案,含盖了农业、医疗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政策等等方面。
这些建议和讨论大都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畅所欲言,却没给争论留了多少时间。在这里,看不到那种在别处司空见惯的、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的政治争斗。
在美国,在许多欧洲国家和不少亚洲国家的立法会议上,就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拨政治家在发言台上为自己的案例辩护,又被另一拨反对的政客们轰下了台。英国首相站在那儿答辩时,看上去象是中世纪的放群狗咬困熊表演 。政客们等待着他们的机会,一旦嗅到了血腥,就以华丽辞藻为武器,凶猛地扑过去,恨不得几句话埋葬了对手的政治生命。
英国学者S. E. 芬纳把这称作“对手政治”,把这种表现称作是“两个对手取悦观众的搏斗”。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何时会有争论?人大、政协开会之前?还是之后?中国政治真的是那么和谐吗?作为旁观者,我想应该去问圈内的人,去问那些了解体制运作的记者。
有位报道大会的记者说,其实,代表之间的不同意见和他们之间的争论是很公开的。她举了个例子,就是关于在山东省孔子老家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提案。
这座城占地300平方公里,定位为要恢复传统价值,还要作为国家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整个建设预计耗资300亿人民币(约合42亿美元)。
就算如此,也阻止不了政协委员、安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侯露激动地发言。她说她是纳税人,不想让别人把自己缴的钱拿去建什么没用的累赘。她进而写了一个反提案和一份陈情书着手进行辩驳。
我的另一位同事说,人大一直鼓励代表更加畅所欲言。随意浏览一下我们报纸的报道,就发现十分多样的意见。例如,有太多太多的关于如何改善医疗卫生方面的建议。
这些设想将和其它多份建议一起,送到常委会做进一步的考虑,并可能付诸实施。估计有意见相左的提案和鸡蛋里面挑骨头一类的事情。这就是宪法规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际体现。
我的感觉是,公开透明非常重要,哪怕仅仅是要显美、避丑。同样重要的是保证人们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机制。众人的才智远比一言堂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定。这就解释了坚持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必要性。
“对手政治策略”和大发雷霆无非只是给媒体添点佐料,能多卖些报纸,增加网页点击量而已。其最终结果不过是惹人烦,让选民在定制的民主中失去了热情。
中国展示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人民有权提出建议,讨论并集体做出决定,这样多数人的意见得到尊重,少数反对的人也得到保护。实际操作中,这种政治多表现为理解与合意,而不是争论不休。
(作者:Jules Quartly 翻译: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