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国日报》2月10日报道:影响中国中部和北方地区的干旱使我国部分地区农产品期货和现货价格有所上扬,但专家预测,随着近日媒体有关旱情缓解报道的出现和政府抗旱工作的不断深入,粮食价格上涨行情不会持久。
由于受干旱影响较大的省份多为我国的小麦主产区,旱情对小麦价格的影响较其他作物更明显。对国内及国际小麦市场有重要影响力的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小麦价格由春节前(1月23日)的收盘价1917元/吨,上涨至2月5日的峰值2041元/吨,上涨约6个百分点,但今天(2月9日)收盘又下跌至2010元/吨,较四日前的峰值下降约1.5个百分点。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张勇军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周小麦价格大幅上涨的与市场对旱情题材的炒作有关,今天小麦价格的微微回落也与媒体对小麦主要产区的降雨及政府加大抗旱措施力度的报道有关。
张勇军表示,由于小麦生长周期较长,旱情对目前小麦在该生长阶段的影响较大,但目前并不能明确判断旱情对小麦收成的影响。他举例称,去年年初的雪灾发生时,人们普遍认为生长在南方重灾区的油菜的收成会很不理想,因此菜籽油期货价格一度被炒到很高,但去年油菜收成反而出现了增收。
另外,张勇军认为目前市场粮食价格进入上升期是正常现象。去年下半年至去年12月初,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主要粮食作物期货价格,如小麦、玉米、大豆,都下跌了50%以上,那大多是因为金融危机造成市场资金短缺、市场信心不足。这种情况在12月初有了逆转。由于人们对市场行情信心有所恢复,及美国、中国、英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公布了救市计划,放松银根,市场货币供应充足,对粮食价格反弹起到了刺激作用。除此,中国国内粮价上涨还受春节需求上涨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很难估算出此次旱情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但即使干旱导致粮食减产,也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根本影响。由于去年全球粮食丰产,我国有充分的粮食储备。“假设未来出现极端事件导致粮食产粮下降一半,我国依然能够应付,”徐小青表示。
(《中国日报》记者司婷婷 编辑 张峰 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