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滚动新闻

留学市场迎来刚性需求时代 美承诺接受更多中国留学生

2009-11-19 10:42

留学市场迎来刚性需求时代 美承诺接受更多中国留学生

伯乐留学2010世界名校大型面试招生会(北京)咨询现场 来源:央视网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给中国学生带来了一大利好消息:欢迎赴美留学。中美随后签署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将接受更多中国留学人员赴美学习,并为之提供签证便利。这意味着,此前一度收紧的赴美留学签证率,也将相应提高。闻听此讯,众多有意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和留学机构振奋不已。

事实上,中国已成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教育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有超过121万人出国留学,30年来增长了167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至200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约占全球总数的14%,居世界之首。

留学在中国早已不再是少数人的梦想。金吉列出国留学公司10月11日发布的《中国留学行业10年报告》显示,在2008年的17.98万出国留学生当中,超过90%为自费留学。业内人士预测,2009年自费留学人数将飙升至20万。

虽然金融风暴吹冷了全球经济和就业市场,但国际教育产业的良好前景却吸引了多个国家的注意力。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留学政策,吸引国外留学生,刺激留学市场升温。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6日刊文认为,在目前经济危机下,留学生每年能给美国经济带来178亿美元的贡献,美国大学招收国际学生非常积极。根据调查,美国60%的大学确认会增加招收中国学生,仅有11%的美国大学表示要减少招收中国学生。过去8年,印度留学生一直是美国第一大留学生群体,但是按照目前增长趋势和签证政策,中国留学生很快将超过印度成为第一大留学群体。

今年秋天在上海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教育展上,海外院校参展异常踊跃,提前两个月就把展位订光。来自英国的教育机构达到44家,美国有39家,日本也有35家机构前来参展。

“留学市场已迎来‘刚性需求’时代。”教育展主办方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国政府、使馆和海外学校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持续稳定增长,也显示出海外院校对中国市场的巨大信心。

中国留学市场的“刚性需求”从何而来?归根结底,除了经济发展和普通家庭收入提高的客观因素,更与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传统密不可分。《中国留学行业10年报告》发现,家长对子女教育义无反顾的投入,推动中国留学市场由小众的“精英留学”,转变为大众自由选择的“自主留学”。

但“被留学”现象也在留学大军出现。有的学生或为躲避就业压力,或盲目跟风,或被家长“赶鸭子上架”,糊里糊涂地出了国。不少学生学成归来难觅理想工作,不但无法养活自己,还得继续“啃”父母。

“被留学”只是极端现象,但“海归”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光环渐褪却是事实。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4年的“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发现,71.3%的海归在回国6个月内找到工作,回国一年后仍处于“海待”状态的有10.2%。

“海待”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人才已经过剩?北京海外学人创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陶庆华坚决表示,这是错误的。“中国并不是人才大国,是缺人才的,真正的人才决不会过剩。”

人才并未过剩,只是市场正在逐渐回归理性。出国即“镀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央电视台和智联招聘网在2006年联合推出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发现,有92%的企业认为海归的竞争力比5年前下降;65%的企业表示在同等条件下,并不会优先录用“海归”。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归国。《中国留学行业10年报告》介绍,回国留学生在2000年为0.91万人,2006年为4.2万人,几乎每三年增长一倍。到2008年底,回国总数已超过38.9万人。

在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已有大批海归成长为领军人物。根据教育部今年发布的统计结果,77.7%的部属高等学校的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62%的博士生导师,都有过留学经历。

而在近几年的创业浪潮中,海归的身影同样引人注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4年的调查显示,21.2%的归国留学生投身创业。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曾评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使中国在海外储备了很多人才”。

可以预见,当人们不再动辄就批评留学生学成不归,当留学生的归国选择更多是出于理性考虑而非一腔热血时,说明中国社会正在变得自信,真正成为留学生魂牵梦萦的故乡。留学生变身为“人力资源外汇储备”,不仅为中国社会的持续有力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后劲,更是中国大国崛起的重要力量源泉。

编辑:宁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黄冲)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