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07年两会>文化品牌>出击海外
全球“汉语热”,只是看上去很美?

[ 2007-03-04 16:5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事实证明,“请”孔子代言中国文化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席卷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汉语热”就是一个良好例证。千万老外学汉语的热潮让国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自豪与骄傲。那么,在扑面而来的热浪推动下,汉语何时才能成为全球“硬通货”?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趋提高,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累计37万人次参加国内外近200个考点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世界“汉语热”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然

100所孔子学院的背后,是海外三千万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热潮。在中国邻邦韩国,多所大学设立了中国学或者汉语系,多所大专开设了汉语课程,学汉语的各类在校生有16万多人。在欧洲,曾被视为“难若天书”的汉语,正被越来越多大学生选修。在全球,参加中国设立的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正以每年45%的速度增加。

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称为语言“出超”。当然,语言的“出超”,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而今天海外兴起的学汉语热潮,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也必然接受其文化的浸润。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古代囿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京剧有了洋票友、武术有了洋弟子、中国菜也有了洋厨师。持续一年多的“中法文化年”活动,令法国人也越来越青睐汉语和中国文化。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他最爱中国的美食和宋词。

中文将成为新的强势语言吗?

在美国,中文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中英双语教师日益吃香,高中设立了大学预修汉语课程及考试项目。在韩国,学习中文的人数近四十万人,每年都有两万人参加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正成为那里就业的一个香饽饽。法国也有百余所大学开设了十多个中文专业,百余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严美华告诉记者,目前,全球汉语热普遍升温,一百多个国家已约有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外国人学习汉语,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急剧增加,去年达到八万人。国际社会预言,二十一世纪汉语将成为新的强势语言,将成为超过英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汉语热下的冷思考:成为强势语言尚有许多问题需解决

“汉语热”使部分人乐观地宣称:汉语已成为强势语言。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认为,现在互联网上85%是英语;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的。英语对其他语言文化的挤压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汉语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受到了某种制约。当前,汉语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信息化条件下,语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国内众多的方言使汉语缺乏内部的一致性;文字尚不够规范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才有可能说汉语成为了强势语言。

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认为,现在汉语面临的尴尬是“外热内冷”: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学习了解汉语;另一方面是国内全民“疯狂英语”。一种语言在国际上的地位强弱与否,是自发形成的。当一个国家富强昌盛时,该国的语言自然而然就走向世界。

全球汉语热仅是看上去很美 推广之路障碍重重

全球“汉语热”一浪高过一浪只是表面现象,中国对外汉语推广之路存在重重障碍。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指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尤其是在国外的推广存在着很多困难,一方面是汉语本身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浇灭了不少外国人的热情,另一方面,由于师资的缺乏,海外汉语考试中心不普及等原因也导致很多外国学生放弃学习汉语,甚至放弃了来中国留学。

(编辑:王晶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