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07年两会>国民素质>国民素质观点探讨
反思以“儒商”的姿态走出去

[ 2007-03-04 18:14 ]

 

·凭什么崛起

中国企业家》: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崛起,软实力的问题被业界提了出来,一些新儒家学者声称要“以夏变夷”、“用中华文明整合世界”。对此,您主要持怀疑或反对态度,我们看到您为此专门撰写《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透过金融学的分析方法,指出传统“孝道”背后其实是养子防老的事实,并进一步揭示中国历来缺少金融安排。

同时,人类从部落发展到家庭再到个人,其背后隐含着合理的保障安排。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儒家文化已经随着农业社会的瓦解而落入历史尘埃,在工业时代、金融时代很难有再生性?

陈志武: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的确从许多方面对世界产生振动。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大多数西方人是很愿意看到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不管是在美国、西欧还是其他国家,人们都希望中国人日子越过越好。之所以有的人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威胁,绝对不是因为他们不愿看到中国人生活得更好,而是因为中国在海外的形象和软实力方面有些欠缺。具体说,欠缺的东西主要跟我们的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相关,这一点国内媒体不会具体去讲。

但我们看到,全世界范围180多个国家里面,除了朝鲜、越南、伊朗、古巴等少数几个国家以外,没有几个像中国这样,领导人不是由老百姓选举产生,也不是完全的法治,领导者权力不受实质性监督制约。正是这方面的原因,让人觉得如果中国越来越强的话便没有安全感,因为如果把这么多的实力给一个国家,然后这个国家的政府决策过程非常的不透明,既不需要议会的讨论,又不需要向老百姓报告,几个人关起门来决定,特别是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

这里面,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各个国家有各自的特色,不能让其他的国家来安排。这是一方面,也对,但是另一方面,现在世界是平的,互相之间除了经济贸易、政治交往以外,甚至很多国家海军、空军互相交流,国家的距离不像原来那么遥远,大家都希望有更多透明度、更多同质价值,这样才放心。

那么,中国到底要以什么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我们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中国增强软实力?这是非常迫切的问题。一些人就觉得应该输出儒家“以和为贵”、“中庸”、不要“为富不仁”这样的理念,到海外去宣讲,以此提升中国软实力。

我个人觉得这并没完全抓住要点,因为大家最大的担心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不透明,也没有足够多的问责,这背后决策的逻辑和程序都拿不准。大家对这样的国家的软实力有担心。另外一方面,增加软实力的办法恰恰不是去向其他国家推中国特色的东西,而是更多地讲大家的共同点,这就像你到一个朋友家里,你不会去讲你跟他多么的不一样,你肯定会讲你跟他多么的一样,因为一般人交朋友的时候共同话题一多,看问题的方式、价值取向一致,一下就成朋友了。如果像新儒学家们讲的,要用中华文化整合世界,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交朋友还是去征服别人?这不但不会增加中国的软实力,不会改善中国在海外的形象,反而会恶化。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有很多的想法。我觉得一些研究文化的人,他们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各种文化背后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把文化背后的成因搞清楚——为什么是这样的文化,而不是那样的文化——最后总是以文化谈文化,就永远也走不出这个死胡同。所以我觉得一方面,研究文化的人应该走出这个研究怪圈,更多的走出文化领域去了解文化的成因,而一旦认识到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昨天那样了,当初环境产生出来的这个文化、价值观也许就用不着了。

第二个方面,研究文化的人总喜欢说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多么辉煌,这些是对的,但不要停留在这些言论上自我陶醉过度,那毕竟是过去。外国人这么说往往是为了让我们中国人高兴。我觉得这些可以讲,但讲多了反而成了负担,成了一个阻止我们前进的包袱。

特别是过去一两百年,这个包袱总是扔不掉,过去的辉煌让我们难以客观面对今天和未来,总觉得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大的文明古国,我们应该去拯救世界。所以,听到这些人呼吁以中华文化整合世界的时候,就觉得他们除了不理解文化的成因外,也不一定理解外部世界到底需要什么东西。所以,他们以为儒家文化就是最好,不管人家是否需要这些文化,就向外推。

这使我想起文革的时候,那时经常学习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上的人们,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救他们。”当时真不知道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情况是什么样,这听起来当然让人激动,使命感真的很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后,现在发现,也许这个话在当时应该反过来讲,中国和印度这些文明古国反而是最穷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们才是应该被解救的对象。所以,今天再讲这类话的时候,最好不要让人笑话。我们还是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吧,解决好中国自己的问题就是我们给世界最大的贡献。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