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07年两会>国际视野>两会新闻二
葛剑雄:代表平时也应便于民众联系

[ 2007-03-04 18:1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报道,今年两会代表的驻地全部向媒体公开,记者可直接联系采访代表和委员。

年轻人或许觉得这不是什么新闻,我却想起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在“文革”期间的1975年1月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曾经采取过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连代表本人也不知道会议的日程。据先师谭其骧先生告诉我,当时他们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到通知,到锦江饭店参加学习班,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1月10日下午4时,突然宣布当晚去北京。火车在12日凌晨2时到达永定门车站,代表悄悄进入京西宾馆,不许与外界联系,电话也不能打,每天天未黑服务员就来拉上窗帘。13日晚上,代表们从宾馆的地道进入地铁军博站,乘地铁专车到前门站,再从地道进入人民大会堂。两次大会都在晚上8点多举行,每次不足一小时。只有少数特派记者能进入会场,会议闭幕后才发布消息。在形势报告中还要赞扬这次会议保密措施的伟大胜利,因为“帝修反”和外国记者千方百计也没有打听到会议的消息。其实,连本国人民都不知道何时召开、如何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能代表人民吗?

当然这样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两会与媒体和公众总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或许是出于保证代表和委员不受干扰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往两会代表的驻地一直是不公开的,公民要给代表或委员写信,递送材料,只能通过大会转发。就算打听到了驻地,除了特许的记者外,其他人也进不了宾馆的大门。有些地方上的两会也搞得戒备森严,实际是将代表、委员与公众隔离了。

我认为,这次公开代表和委员的驻地的意义,不仅在于便于媒体的采访和报道,也使代表和委员离公众更近,是中国的人大和政协更开放、更民主的一步。但仅仅有这一步还是不够的,关键还是如何使人民自己选出的代表经常保持与民众的联系,让选民能方便地找到代表。让各党派、各界别的政协委员能够密切联系所代表的群体,代表他们的利益,反映他们的意愿。所以不仅在会期,而且在平时,不仅是媒体,而且是公众,都能知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办法。

我还得陇望蜀,希望我们的党政机关也能更加公开——不仅要让民众知道在哪里,还要让民众能够走进自己的公仆们办公的地方,而不是让民众仰望由两座大石狮和一排武警守卫着的、广场之中和台阶之上的巍峨大楼。完全没有保密必要的机关应该挂上牌子,公开地址和电话,打开大门迎候它们真正的主人。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