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07年两会>国民素质>中外对比
迎奥运改陋习 京骂等12种小毛病需改正

[ 2007-03-05 14:3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5年9月,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钟正式启动一周年了。

此时,人们还记得,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不久,一位北京市民撰文《赢了的北京人要改12种小毛病》,提醒北京市民迎接奥运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改掉不文明的陋习。

当年,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讨论。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提出,要对“小毛病”做“大文章”。

刘淇说,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小毛病”,却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问题。试想一下,如果2008年奥运赛场上出现“京骂”,那影响会有多么坏?

那么,随着迎奥运各方面工作的推进,北京人的“小毛病”也都改了吗?

·迎奥运给北京带来了实惠

如今,四年过去了,北京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家住长椿街的刘先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6月份他出差去外地,上周回来一看附近的一条街道已经拆迁了,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北京不为过。

奥组委和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坚持“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的发展。

北京市副市长、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刘敬民不久前说,北京投资六亿元对公共服务设施、城市道路和部分旅游景点进行无障碍改造。到2010年前,北京在交通方面的投资累计将达2000亿至2500亿元人民币。

2005年6月5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2004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去年北京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环境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投资达141亿元,占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3%。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波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了几大变化,首先是推动了北京的市政建设,同时也推动了奥运相关产业的发展。”

·改“硬”环境易,改“软”环境难

记者观察到,北京人的“小毛病”,有许多也正在改变中。比如,路牌虽然还有不够清晰的,但能指路的明显增多了;自动扶梯上也出现了“请站右侧”的提示牌;更多的人习惯了说“对不起”。

然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人的一些不良习惯改得还不够彻底。

8月8日,奥运倒计时三周年,记者在中关村大街看到这样一番景象:

在北四环路与中关村大街的交叉路口,路人无视红绿灯的存在,四条人行横道上人们任意穿行;海龙大厦前的一座过街天桥上,虽然经过一场大雨的“清洗”,各种小广告仍是顽强地坚守岗位,近百处的痰迹分散在天桥附近。

张喜是东大桥路段的交通协管员,他说每天回家都不想多说一句话了,因为整天都要大声喊叫,制止一些人的“横冲直撞”,“其实等不了一分钟的工夫,怎么就那么着急呢?”张喜直摇头。

8月3日,北京丰台的一名交通协管员因为制止行人横穿马路,竟然被这位行人一怒之下用刀刺死。今年年初,在北京火车站还发生了因为议价出租车司机与乘客争执,最终乘客被打死的案件。

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有些观众不守规矩,拍照使用闪光灯,大声打手机,令参赛的外国选手和裁判十分不满。不久前中国篮球队和波多黎各队在赛场上一场群殴,配之全场4000观众震天动地的京骂,也使北京人的形象再一次打了折扣。

记者每天坐地铁上班,感到蜂拥而上抢座位的情况,与四年前相比,也没有大的变化。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曾表示,改“硬”环境易,变“软”环境难,而其中最难的又是市民素质的提升。

市长王岐山坦言,北京2008年奥运会,最困扰的问题,最难做到的,就是到那时候参差不齐的市民素质。他最担心的是“奏别国国歌时中国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赢得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