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07年两会>国民素质>国民素质观点探讨
国民素质之争 中国在比较中寻找文化定位

[ 2007-03-05 15:4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一周的考察后,一位中国教授说:“中日国民素质有三十年的差距”、“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 而就在近日一场关于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到底有多少贡献、中国人和犹太人谁更聪明的争论中。犹太学者亚伯拉认为,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少得可怜。

除了这些比较之外,中国近年来很热衷于这种和其它国家之间的比较,特别是同属汉文化范围的比较,不仅仅是同日本、韩国比较,还与台湾、香港比较。从中国这种层出不穷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想在比较中寻找自己文化的定位。

不止中国如此,其实在经济国际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关于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存的讨论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就曾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他们独立发展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即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出现。

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殖民体系的相继瓦解,文化上的“西方中心论”也逐渐随之消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文化上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观察当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一种新型的文化多元的新格局。中国能够主动在比较中寻找新的定位也是一种进步。

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它既有能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资源的方向,又有不适应,“中日国民素质有三十年的差距”、“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少得可怜”等论调都有失片面,都对中华民族没有信心。而民族自信心的培养要从认同文化开始,中国文化是一种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自有很深的内涵。不能由于西方在一段时间比中国强盛,就被这种强盛的话语霸权打倒,但也不能坐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求进步。

中国人的素质或者中国的文明是否比其他国家落后,或者是超越其他国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位置,正视自己,力求进步!(来源:星岛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