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07年两会>外交软实力>海外色彩纷呈
“崛起外交”要靠软实力

[ 2007-03-05 16:0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在15年前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认为基于船坚炮利和经济力量的“硬实力”固然必不可少,但同时不能或缺的是最诱人和比较省钱省力的“软实力”,即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使对方自愿对你认同。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是文化、价值观念和政策。

中国的崛起必然要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一种全新的“崛起型外交”也必然要依赖于软实力的增强。怎样让“软实力”成为真正的实力,进而推动中国外交实践有序进行,当是世人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郑永年:中国软实力悄然崛起

一个崛起中的中国一方面已经高度融入世界体系,接受现存体系的规则,另一方面,它也已经根据自己的能力静悄悄地发展出了和美国不同的软实力;如果说美国的软实力反映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话,中国的软实力则寓于业已形成的中国国际行为模式之中。

2004年,当中国领导人的足迹踏遍五大洲的时候,敏感的国际问题观察家蓦然发现中国的大国外交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发展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范畴,隐含在中国多姿多彩外交行为中的居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国的软实力悄然崛起于国际政治舞台上了。

中国VS美国

软实力,这个被国际关系学者视为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取得成功的东西,似乎一直与中国无缘。至少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是没有什么软实力可言的。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的唯一霸权。且不说其无与伦比的基于军事、经济之上的硬实力,美国人也对自己拥有的基于民主、自由、人权话语之上的软实力无比自豪。美籍日裔学者福山当时毫不犹豫地作出过历史终结的论断,认为人类历史到了西方民主政体的阶段就戛然而止了。

  约瑟夫·奈纵横美国政学两界,长期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也曾任克林顿政府助理国防部长,是大名鼎鼎的“接触中国”政策的始作俑者。冷战结束后,他致力于研究软实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和其他众多学者和政治人物一样,他也坚定不移地相信,美国拥有的软硬实力决定了美国“注定领导世界”。

此类结论似乎下得仓促了一些。隐含在美国独霸天下这个现象背后的是美国霸权开始腐败这样一个事实。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正是因为独霸天下,美国没有任何外在的制约力量。于是乎,美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走单边主义。单边主义的倾向开始在克林顿时代。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处理前南斯拉夫问题的方式。不过当时在军事上美国还是通过现存的军事政治同盟即北约来解决问题的。与之相配合,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一起推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话语。

“9·11”事件把美国单边主义推向了一个极端。联合国不要了,国际组织不要了,多边主义不要了。只要对美国不利的,就被视为是美国的“敌人”。美国开始唯我独尊,匆匆组成了一个意愿联盟,出兵伊拉克。更进一步,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开始制定“先发制人”的军事理论和策略,为其单边主义行为作辩护。

美国的单边主义对现存世界秩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一出台就遭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就连美国的欧洲传统盟友如法国和德国都站了出来,公开表示反对。更多的国家即使没有像法、德那样,也对单边主义的恶果表示了严重担忧。然而,美国的单边主义至今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凭借着其举世无双的硬实力,美国似乎要通过单边主义来重新构造世界秩序。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世界各国对美国霸权的越来越甚的怀疑甚至厌恶。世界的前途在哪里?很多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事务上,中国实行的是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策略,在努力加入现存国际秩序的同时,埋头于内部经济建设。不过,人们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低姿态”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妨碍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走着一条和其他大国不一般的崛起之路,中国的影响力不是源于像那些“中国威胁论”者所说的把经济实力转化成为军事实力,不是来自老式帝国主义的扩张。一个崛起中的中国一方面已经高度融入世界体系,接受现存体系的规则,另一方面,它也已经根据自己的能力静悄悄地发展出了和美国不同的软实力。

中国的软实力在哪里?人们时常把美国的软实力总结为以民主、自由和人权为基础的一整套被认为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意识形态。对中国所拥有的软实力迄今没有人总结。中国国内也没有很多关于软实力的话语。如果说美国的软实力反映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话,中国的软实力则寓于业已形成的中国国际行为模式之中。简单地说,中国的软实力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中国模式”、多边主义、经济外交和睦邻政策。

多边主义

当美国单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中国成了多边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多边主义本来就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国际规则。多边主义也曾经是美国的大旗。

在冷战期间,美国为了和苏联竞争国际空间,在这方面花费力气不少。现在,美国成了唯一的霸权,就抛弃了这面大旗。不过,多边主义这面旗帜对国际社会仍然具有很大吸引力,国际社会需要这面旗帜。

中国似乎注定要成为多边主义的强大推动者。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主题。尽管在早期,中国对多边主义并不熟悉,但深信与国际接轨乃是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所在。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努力改革国内旧体制以适应接轨的需要。迄今,中国已经加入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但如果仅以加入国际组织来衡量中国的多边主义则过于简单。

近年来,中国不仅是多边主义的接受者,而且越来越成为多边主义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上海合作组织、“10+1”和“10+3”机制、朝核六方会谈等等都是相当成功的例子。在2004年,中国的这种多边主义也开始走出亚洲,走向了世界。中国与欧盟的关系甚至与拉美的关系也越来越具有多边主义色彩。多边主义把中国带入国际社会,多边主义也把中国的影响力带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