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设备商频遭337调查 美企疑为黑手

2012-08-23 13:31: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四个月里发起三次“33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举动不可谓不疯狂,而中国电子设备企业俨然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有关专家指出,这种缺乏合理性的单边制裁性质的法律手段乃是企业市场化的产物,中国电子设备军团在海外市场的不断壮大让美国企业有了恐惧感。

四个月发起三次调查

昨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多家企业生产的无线电子设备发起“337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这也是四个月来所发起的第三次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表声明说,涉案产品主要是具有无线功能的消费电子设备及组件,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无线路由器和手持游戏机等。这项调查共涉及13家企业,包括三星、LG、中兴、华为、亚马逊等。

此次调查起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三家公司于今年7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美国进口并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上述涉案产品侵犯了该公司专利,要求启动“337调查”,并发布排除令和禁止进口令。

今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45家公司发起“337调查”,以确定这些公司在生产带有可伸缩USB连接器的电子设备时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对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多家企业生产的电子成像设备发起“337调查”。

所谓“337调查”最早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根据该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权调查有关专利和注册商标侵权的申诉,此外也开展涉及盗用商业机密、商品包装侵权、仿制和虚假广告等内容的调查。

根据有关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启动“337调查”后,该机构必须在45日内确定终裁的目标时间,并尽快完成调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内做出裁决。如果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了“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发布相关产品的排除令和禁止进口令,这意味着涉案产品将彻底丧失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

中国企业“很受伤”

多年来,“337条款”被美国公司作为一种武器,来应对其知识产权遭侵犯或者外国竞争者以其他形式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而随着近年来中国产品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提高,美国企业也频频利用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产品设障,针对中国企业多次发起“双反”调查和“337调查”。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发起的29起“337调查”中,涉及中国台湾的案件共14起(1起案件可能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同),占比48.3%,列首位;其次为涉及中国内地的案件11起,占比37.9%。

中国商务部也多次表示,希望美国政府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对于此次调查,“涉案”的中兴通讯马上做出了官方回应,称公司将积极应诉,愿意基于公平合理的原则解决来自任何方面的知识产权争议。

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认为,这是美国为了保护其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流失于外来企业的做法。在通讯设备领域,中兴、华为近年来在美国以及其他海外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中兴更是惟一一家跻身全球五大手机厂商行列的中国厂商,对美国厂商造成了巨大的压迫感,因此采用了这种具有单边制裁性质的行为。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国际专利申请创下新纪录。中国、日本和美国占了总增长的82%。其中,中兴通讯以2826件专利申请排名第一,华为以1831件专利申请排名第三。

市场化运作下的阴谋论

“这多少有些‘阴谋论’的调调。”某通信设备厂商相关人士向记者说道,“这些被调查的企业中,很多都和2011年2月与奥巴马用餐的企业有竞争关系。比如中兴、华为是思科在电信系统设备领域的竞争对手;三星、HTC、中兴、华为是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而亚马逊则与谷歌、苹果在云计算和平板电脑领域有激烈的竞争。2012年是美国政府的大选年,曾与奥巴马一起用餐以及有利益关系的公司都会在大选年通过合法的竞选捐款最终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利益。”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表示,对美国企业来说,现在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技术优势,所以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维护自己在这种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竞争力。而频繁地使用“337调查”,在某种程度上施压的意味大于实际意义。一方面对企业可以产生一种威慑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对出口国政府施压,要求在各国保护好美国的知识产权。

显然,“337调查”已不仅仅是一种法律诉讼,而是被企业视做一种市场化手段用来进行市场竞争。用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理事闵森的话来说,同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相比,“337调查”裁决的力度更大,一旦被裁决,涉案产品将被直接排除出美国市场。 (吴辰光张慧敏)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壹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