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2012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开幕。本次大会是由北大博雅翻译文化沙龙主办,由外经贸英语学院、MIT教育中心以及展地文化传播集团公司承办。
大会旨在探索翻译专业发展新思路,实现翻译教育与翻译产业的紧密结合。出席会议的领导及嘉宾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新民教授、商务部欧洲司欧盟处处长余元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际司处长赵海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分党委书记张翠萍、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院长王立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向明友、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王继辉、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副院长贺莺等。
在会上,赵处长讲述了我国80年代因出版物的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书荒”,证明了当时中国人文教育的薄弱。同时,他还援引“新概念英语”经典教材经久不衰的例子,表达了中国应学习英国人做文化的能力进行文化推广这一理念。赵处长长强调,对与出版密切相关的翻译界而言,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开拓文化市场,提高中国产品和服务质量,发展创新产业,才能共同打造出版与翻译的相辅相成的坚实桥梁。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的研究员穆雷教授针对“职业的翻译化与职业翻译教育”进行了精彩论述。穆教授通过“MTI的毕业生最终有多少人真正步入语言服务行业?”这个值得大家深入调查和思考的问题,讨论了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态度。她同时强调,职业翻译教育要落实培养目标、突出行业管理特征。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院长王立弟教授与大家一同探讨了“在培训中构建议员的专业身份”这一问题。他指明,中国人进行翻译时要克服语言差异,重视翻译技巧和技能。而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则应确定培养目标和方向,即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水平和培养阶段设置核心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兼MTI教育中心主任俞利军教授针对“MTI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发言。他从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起,阐述了翻译行业发展“落后”和“发展中”的两阶段。俞教授强调,翻译是推动文明进程的桥梁,是一种高端的行业,是每一次国家积贫积弱之后的奋起直追。就目前的翻译界现状而言,进行解放思想,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口笔译专业人才才是当务之急。
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昱达环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启亮讲述了“MTI的困境与突破”的话题。他说道,如今在市场需求与就业去向上,MTI的人才培养存在“摸着石头过河、供给超多、需求不明的问题。应反思如何避免百校一面、如何严把教师队伍关、如果在二三线城市建立实习与就业的渠道,是当下MTI高校的当务之急。
最后一场发言,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欧高级译员培训中心外籍专家白威廉主讲。白老师探讨了“全方位的翻译技巧与市场需求”的话题。白老师强调,翻译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很重要,尤其是口译资料中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译者要熟悉不同的口音,加强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