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社会
|
山东莱芜以“城乡一体化”推动社会发展
Updated: 2008-11-10 11:52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山东省莱芜市以“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发展。来到这里处处都能看到“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变化。 据莱芜市市长马平昌介绍,莱芜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从2006年开始探索试验,今年开始大规模推广。2008年,莱芜市委的“一号文件”就是《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同时推出了《莱芜市城乡总体规划》,制定了《关于城乡规 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等6个方面的规划和等13个方面的配套政策。 “四个一体化”让城乡加快融合 按照规划,莱芜市将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到2012年,莱芜基本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公共服务。 为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当地经济特点,将形成钢铁加工物流、姜蒜加工储运、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板块、建立不同特色经济区域,努力推进产业发展集群。 正在建设的雪野旅游区,处莱芜北部山区,是山水度假型旅游区,景区130平方公里,包括有九龙大峡谷、雪野湖、齐长城等自然、历史旅游资源。目前前旅游区已有山东高速(600350)、莱钢等投资的5个过亿元项目落户,总投资超30亿元。据悉,莱芜雪野旅游区去年以来,旅游区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收入1.6亿元。 而在济青高速路沿途建设的4个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成为海内外投资热点,仅两年时间就吸引了过亿元投资项目30多个。 在莱芜,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住上了楼房,从今年初这里启动了50多个新型农民社区的建设,将使更多的农民像城里人一样住进楼房。而通过集中建设农民小区的办法将使400多个村庄改造搬迁,为工业项目增加3万亩土地。目前已经有70多个村庄进行了搬迁改造。 钢城区艾山街道规划建设的大型社区“九龙家园”即将投入使用,这里全部建成后可容纳9个村、4300户、1.5万人入住。不但节省大量土地,还能形成一个新型小城镇,带动周边生态改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泰钢集团整合了周边10个村,实现了村集体变公司、农民变职工、村庄变社区的新景象。 新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农民单一种植经营的落后方式,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龙头企业和规模经营大户集中。目前,全市已经有10万亩耕地、65万亩林业用地实现流转。万兴果菜有限公司与寨里镇、大王庄镇联手合作,使当地2600多亩土地变成公司农场种植生姜,出口欧洲、日本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使5000多农民成为工人,收入比原来农民自主种植经营提高了5倍。在万兴公司农场担任组长的李长友将土地交给公司,自己和妻子在公司做工人,年收入10000万。 “六项改革”推倒城乡壁垒 目前,莱芜全市户籍全部实现一体化管理。逐步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城乡差别,使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待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同时,莱芜在土地制度、财政体制、投资融资体制、农村经营方式、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改革使城乡间的政策“壁垒”打破了,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和实惠,让农民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眼下,莱芜市的农村劳动力在求职、招聘、录用、签订合同等诸方面与城镇劳动力实现了完全平等,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与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险待遇。据了解,这项改革获得了政府财政的巨大支持,去年莱芜市为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用于各项惠民补贴超过8.8亿元。 莱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倪灿禄分析说:“这项改革为农民变市民、农民变工人彻底打开了大门,目前莱芜市共有50万名农村劳动力,预计10年后会减少到10万以内。” 莱芜市在50岁到79岁的农民中间推行养老保险,目前农村65岁以上的8.6万名老人每月可以领到40元养老金。 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城乡分治的时代画上了句号。目前莱芜市,村村通公路、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农村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900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6%,城乡差别缩小到2:1。 (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鞠川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