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bet cafe和Tibet Lodge |
|
夜晚的西藏咖啡 赵康才 摄 |
|
人民路上悠闲的老外 |
|
创意人民路 赵康才 摄 |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1986年,康巴人尼玛多吉在大理开创茶马古道上第一间西餐厅“Tibet cafe”(西藏咖啡馆);1989年开办尼玛画廊,引入西方文化交流,揭开茶马古道数十年的沉寂,开创大理“洋人街”。
由尼玛率先在护国路开起西藏咖啡店之后,短短400多米的护国路陆续开了10多家咖啡店、扎染工艺品店及精品店,久而久之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爱好自然的旅游者。
尼玛多吉,是个从小在大理长大的藏族同胞,他当过工人、开过餐馆和画廊、创办了NGO组织(大理州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协会)。据他的话说,当大理有第一家酒吧和第一家画廊的时候,北京没有三里屯酒吧,上海还没有新天地。
洋人街上第一家咖啡馆
尼玛说,“1984年大理开放,1985年老外陆续来大理,到1987年的时候老外就比较多了。在我的记忆中,常住大理护国路上的老外就有100多个,还有不少外国游客,他们通常住5至6天,再去另一个地方。当时没有中国的背包客,也没有中国的自助游。”
80年代中期的大理依然落后,买不到可口可乐,要到昆明才可以买到。当时的物价低,一份pizza5元,一瓶啤酒2元。当年主要是欧美、日本、香港和台湾的游客,大理是被外国人发现的旅游休闲的世外桃源。
99世博会后,来大理的人越来越多,大理洋人街发展很快,中国涌现了不少团队客、背包客、自驾游,国外旅游者也多了起来。护国路上聚集了太多的外国人,不仅有钱的来,领救济金的也来,他们穿长衫短褂,吃西红柿、土豆,喝啤酒,当时大理人的思想闭塞,看见老外的生活现象很好奇,于是当地人就把这条街取名为“洋人街”。
Tibet cafe是以西藏为主题的咖啡馆,主要经营藏族、白族、欧美和日本菜系。可以品尝到西藏特色羊肉、酥油茶味道、各种西餐,自制甜点等美味。
光喝咖啡,没有西餐显然不合适,而尼玛和他的妻子又不会做。他们在咖啡馆贴出一张广告,
“如果您愿意教会我们做一道西餐,那么这份西餐就归您自己吃
”。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意可想而知,尼玛不是生意人,可他的生意做起来十分浪漫,非常有人情味。在尼玛的带动下这条街的各种小店一家一家地开起来,连一些外地人也来凑热闹。
目前,来大理的游客有400多万。这条短短400多米的洋人街,已经有100多家店铺,有咖啡馆、酒吧,有卖扎染、蜡染的工艺服装店,还有古玩店、画廊等等。有钱的商家,花上百万元的资金,向政府购买下几十年的房屋使用权,资金短缺的商户,也以几千元一月的租金租下铺面,进行短期经营。
尼玛所面对的客人不是乡巴佬,也不是城里的土老肥。他接待的是来自全世界各个文明国度的人。常常有些重要的艺术家、学者住在尼玛的酒店里,他们跟普通人一样,看书、游泳、晒太阳、逛大街,把这里当成自己临时的家。有许多客人本打算只住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因为在咖啡馆里发生了因缘和爱情,不断地改票、延期、甚至长期住下来。
尼玛说,
90年代初期,在西藏咖啡工作的孩子们也有了爱情,一些农村来的员工和外国人结婚,有的随丈夫或妻子去了国外,有的则留在大理。
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大理这么偏远,可是在尼玛的这个酒店里,你能喝到最香的咖啡,吃到最正宗的西餐,享受到最快捷的通讯服务以及各类票务办理,自然长城卡也能在此使用,西藏咖啡的服务员都会讲英语。
尼玛画廊
尼玛于
1989年在“西藏餐厅”旁开起了一间“尼玛画廊”,向国际友人展示云南少数民族画艺术。由于画廊的作品民族风情浓郁,立刻引起了大批老外和国际艺术界的光顾,名声越来越大。许多热心的“老外”纷纷牵线搭桥,鼓动尼玛夫妇出国办画展。
1992年,尼玛多吉应邀赴法国巴黎主办画展,传播云南画派的文化艺术。尼玛的妻子小敏创作出了一批充满民族色彩且风格独具的作品。她的画和画廊的部分作品,先后参加了法国的双年展和在比利时、卢森堡举行的国际
INEAPI艺术博览会的展出,并在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举办了个人画展。
1994年,尼玛在大理古城开创“湄公河流域民族文化艺术中心(
MCA)”,再次赴巴黎举办著名纳西族画家和尼玛夫妻二人以东巴文化为主题,介绍古代纳西民族历史、民俗宗教、东巴文字的画展。小敏的作品《神蛙图》在法国戛纳展出后,荣获了法国艺术博览会金奖。从此,尼玛和小敏从一个咖啡馆的老板转变为艺术家。
在他们的旅馆里,到处挂着小敏的画作,一家人或者一群人可以住在一起,可以躺在床上把云南画派的作品慢慢欣赏,喜欢了就买上一幅。
“尼玛画廊”的诞生和火爆,为小街平添了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于是,一家家扎染工艺品店、玉石工艺品店、古玩工艺品店、
大理石工艺品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小街纷纷出现。
这些小店铺,也各有奇招,都在“文化”上作文章:有的店铺是古老的大门,来客推门而入时就会发出“吱呀”地带有古老韵味的音响效果;有的店中特意留下一方刷得雪白的墙壁,备有书写工具,专供
“老外
”挥毫落墨
“过把瘾
”,于是,世界各国的文字都呈现墙端,既为店铺添辉又有文化韵味。
这些小店把洋人街的文化氛围染得浓浓的,奠定了“洋人街”的基调。正是依靠古城浓郁的文化氛围的优势,吸引着“老外”不断而来,流连忘返。
尼玛说,
90年代初,中国当代画家、剧作家、电影人、音乐人源源不断来到大理。画家有方力钧、岳捷君、叶远青;电影导演有张扬;电影剧作家有豆豆、王要;电影人有李亚鹏、王菲、周迅、宁静。他们都非常喜欢大理,一有空就来。那时,艺术家们很难在古城买到地、买到房子、买到院落,仅一小部分艺术家买到了,大部分人没买到,失去长期停留的机会,这是大理的遗憾,也是艺术家的遗憾。
Tibet cafe搬到人民路
2004年,尼玛把西藏咖啡屋搬到人民路上,成为人民路第一家咖啡馆,依然叫Tibet cafe(西藏咖啡),并有Tibet Lodge(青年旅馆)。尼玛负责设计了自己的新店,他设计了佛堂,到处挂着藏族的经幡,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
尼玛说,1997年,他开了Internet Coffee,给外国游客提供注册邮箱、免费上网服务,因为那时打国际长途相当贵,27元一分钟。Tibet cafe吧台的一侧是一排电脑,即使你只要一杯绿茶,也可以免费上网。当时,北京有一家Internet Coffee,叫石花开。
尼玛说:“80年代中期,我开西藏咖啡馆的时候,全国没有几家西藏咖啡馆,拉萨的八角街有一家。一位老外告诉我,美国的芝加哥有一家,只有3个小桌子,我们当时有6个小桌子。那个时候,一杯西藏奶茶、一杯酥油茶卖的和一杯咖啡价格一样,3元一杯。现在贵了,要15元一杯。”
尼玛说,大理的人民路,街道并不繁华,却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处地方,这里相聚了各色摊铺,卖小吃的、开杂货铺的、开理发店的、卖鲜花的、开客栈的。大理的人民路是个节奏缓慢而有序的地方,充满着自由和安宁的气息,它是大理人生活的再现。路上每天都会走过不同的人群,早上走过大街的大部分是背着箩筐的当地百姓,中午则是大理一中和四中的学生们夹着书本匆匆走过,一到傍晚闲居在这条街上的艺术青年们纷纷出来,他们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或在屋檐下弹吉他,或在酒吧里喝酒,或在书屋里看书。
后来,尼玛的朋友、徒弟和一些老外也来到人民路上开店,陆续有小强酒吧、Bad Monkey酒吧、 云南咖啡、吉姆咖啡、鸟吧等,另有3家青年旅馆聚集到人民路。老外开办的各色酒吧、精品店、客栈让这里歌舞升平但却很低调,这里有“返璞归真”古朴典雅的铺子和街道,又有西方文化的氛围,酒吧、咖啡屋和书吧,小型画廊比比皆是,已成为中西文化和大理多元文化的汇集处。
尼玛说,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时候,大理古城只有
6家客栈可以接待外国游客;到
2000年,发展为
100多家;
2009年,达到
300多家,再加上一些农民把自己的房子改为客栈,大约有
400多家,这样下来就有
700多家。为使客栈竞争有序展开,
5年前,大理古城成立了“客栈协会”,客栈文化已成为大理古城继酒吧、画廊的又一文化。
2000年以后,中国新时代的嬉皮士、雅皮士大量出现,他们酷爱音乐、旅游、幻想,和西方旅游者一样来到大理,在人民路上和诗人、艺术家、流浪汉在一起,爱和故事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大理成了他们的天堂、他们的家。
尼玛说,
Tibet cafe除经营咖啡、啤酒和餐点外,还给外国游客提供进西藏交通路线和旅游信息,帮他们找车、联系西藏的景点。
尼玛说,现在许多商家开建
5星级酒店、顶级
SPA,超
6星级酒店也有商家准备投建,符合高端人群的消费,而
Tibet cafe的经营理念依然没变,满足大众化需求,至到今天,还有
10元一杯的咖啡,每天不到
100元的房间。
创意人民路
尼玛说,“2年前,人民路上约100位街头老板搞一次聚会,探讨如何保护、建设好古城,人民路1000多米,有很多院子,我们想找些创意,把人民路长久地保留下来,把白族人家的房子、院子让出一部分租给外国人、艺术家住。后来,我们把在Party上讨论的内容汇报给州市领导,领导对此非常感兴趣,应规划保护好人民路,不应该把人民路卖给房地产商。”
大理古城周边有2、3条街道已被房地产商开发了,开发商盖的房子都是新式建筑,破坏了大理古城旧时的风貌。虽然新式建筑都标上“世界的大理”,但老外、艺术家不愿意住在那里,更不愿意买那里的房子,他们就喜欢住破旧的白族民居。
人民路上的房租比洋人街便宜许多,直到现在还能租到每月几百元的房子,人们能快乐地工作、生活、休闲。相对于洋人街的喧嚣与吵闹,人民路显得出奇的安静。人民路是条充满异域风情的特色街,仿佛将欧美小镇的街道风情复制到古城来一般。一样的感觉、一样的街道、一样的咖啡。
在人民路上,有阳光的日子,大伙喜欢坐在阳光下唱歌跳舞,而喜欢安静的人会选择坐在屋内一角听着音乐沉思。
大理古城的老百姓都认为,人民路是名副其实的洋人街,而树立一座牌坊的“洋人街”已经不是真正的洋人街,“洋人街”上的老板都感觉惭愧,因为在他们的店里几乎看不到洋人了。
编辑:邓京荆 来源:中国日报社驻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Ange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