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之困
“番禺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2004年就用完了,2020年的指标现在已经用了九成。”今年上半年,摆在广州市番禺区副区长戴友华面前的,是这样一幅严峻的用地局面。
番禺是广东的一个缩影———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87%,却承载着全国1/8的经济总量,经济要发展,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这就是广东的现实。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招玉芳日前指出,广东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两难”问题将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耕地保护任务艰巨、建设用地空间不足、土地利用方式仍相对粗放、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情况相对严重、新的形势对国土资源管理带来新的压力。
据预测,未来15年广东省每年约需40万亩建设用地,而最近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国家下达给广东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平均每年仅有29万亩,每年缺口约11万亩。
同时,广东全省人均耕地只有0.45亩,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耕地保护任务和耕地占补平衡极为艰巨。招玉芳说,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深入挖潜,盘活使用存量土地,才能解决广东省用地缺口问题。
有着全国近十分之一耕地的北方大省黑龙江,正处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针对用地需求旺盛,个别地方出现借机搭车用地、未批先用以及对被征地农民补偿不到位、占补平衡不落实等倾向性问题。这个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5个月,全省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72件。
在农业大省安徽、江西等地方,成片“只要撒下种子就能丰收”的良田变成了工业用地。不但用地空间趋于紧张,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农业专家对将来粮食安全问题的隐忧。有专家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科学划分出粮食主体功能区,避免各省闭门规划,影响全局粮食安全。
转型之痛
改革开放30年来,拥有大批外向型企业的珠三角地区无疑是中国经济最强劲有力的驱动引擎之一。然而,从2008年下半年到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于经济外向依存度高、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的珠三角来说一度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冲击。
统计显示,广东全省2008年前9个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东莞市有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深圳市704家。而从行业分布看,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说:“受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影响,关闭的企业绝大多数因规模不大、技术不高和经济实力不强,没办法适应形势的变化,导致企业停产关闭。”
为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东部沿海的不少地区曾经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粗放式发展为代价,在金融危机的倒逼之下,这些地区正在经受转型之痛。
太湖之滨的浙江长兴县共关停“技术层次低、规模小、分散经营”的蓄电池企业122家,影响财政收入达1亿多元,这对一个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十几亿元的县域经济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如何进行新的产业布局是当地领导面临的迫切课题。
位于中国北方黑龙江省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订货量明显下降,资金紧张、财务负担加重。寻求支持,克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同样也是这家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应对危机,尤其针对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的冶金成套产品市场需求锐减的情况,中国一重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总经理吴生富介绍,在新产品开发中,中国一重采用引进智力、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原始创新等多种模式,确定了核电大型铸锻件、海水淡化、矿山设备、盾构设备、海洋工程、海上风电等6个方面的主攻方向。
目前,中国一重迫切希望通过注入资本金、发放无息贷款和加大贴息力度等方式获得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环保之殇
就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伴随着金融危机、伴随着产能过剩,一些项目在掩护下降低了准入标准,一些地方“两高一资”项目死灰复燃,加重了中国的环保负担。
安徽省曾经在淮河流域“零点”行动中被清除的小造纸厂,去年底在个别地方死灰复燃。小造纸厂大部分没有污染处理设施,个别有处理设施的也是做个样子,有检查就开,没检查就关。造纸厂不经处理排出的污水污染了当地河流,给群众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安徽省环保局副局长王文有介绍说,今年一季度,省环保局检查334家企业,取样监测166家企业的排放物,结果令人担忧,102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41家企业超标排污,环境违法率与超标率明显高出去年同期水平。3月中下旬,国家环保部华东督查组对安徽省部分地方进行暗访,检查企业50多家,竟有35家企业存在偷排、直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
“一些企业因生产经营遇到困难而偷排、直排污水的现象增多。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急于上项目,为‘两高一资’项目(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行业)和已淘汰的落后产能卷土重来,提供可乘之机。”王文有说,最为明显的是部分地区被取缔关闭的“小造纸”企业存在死灰复燃现象。
近年来,广东产业结构重型化步伐加快,全省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连续两年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不降反升。记者从广东省经贸委了解到,这一趋势正在给广东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重大影响,比如惠州九阴中海油壳牌石化项目的影响,2006年到2008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指标累计上升了近12%。
“按照国家批准的有关纲要,广东还要建设1个千万吨级的钢铁基地,2-3个千万吨级的炼油、百万吨级的乙烯炼化一体项目,一批沿江沿海大型骨干火电厂,这些项目都要上马和投产,势必会加剧全省的节能任务。”广东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以来,中国环评审批建设项目365个,总投资14428.7亿元,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建设项目53个,总投资2001.5亿元,其中化工石化、钢铁和火电行业项目29个,总投资1467.9亿元。
但基层一些群众和专家担心,很多投资项目和产业的监管是由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的,而地方环保部门从属于地方政府,很难独立履行监督监管职责。
编辑:宁波 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 刘刚 蔡敏 王攀 曹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