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上游来水偏枯,一边是下游严重干旱,三峡水库原定的蓄水175米目标未能按时完成。要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必须保证蓄水高程,要缓解下游严峻旱情,又必须加大下泄流量。蓄,还是放?三峡将如何解决摆在面前的这个棘手难题?
记者11月2日从三峡集团公司获悉,原定10月底或11月初三峡水库蓄水到175米的目标无法实现,且年内三峡水库水位也难以蓄至175米。
来水枯,下泄大,蓄水目标今年难实现
经国务院批准,今年9月15日起,三峡水库开始向最终水位175米进行试验性蓄水。
11月2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0.93米,水库水位在171米附近小幅波动,原定10月底或11月初蓄水到175米的目标未能实现。三峡集团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今年三峡水库很难蓄至175米。
据三峡集团公司解释,影响三峡水库蓄水进度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来水偏枯,下泄流量加大。
2009年10月,三峡平均入库流量为12500立方米/秒,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约35%。10月份三峡来水减少是近几十年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趋势。
蓄水期间,长江中下游出现特大干旱,三峡集团公司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指令,加大三峡下泄流量,缓解下游旱情。三峡水库10月份平均下泄流量8500立方米/秒,比经国务院批准的蓄水方案下泄流量增加1350立方米/秒。
据悉,原先经国务院批准的蓄水方案中,10月上、中、下旬三峡下泄流量分别为不小于8000立方米/秒、7000立方米/秒、6500立方米/秒。但蓄水期间,国家有关部门4次下指令增加三峡下泄流量。
由于来水偏少,第四次指令还特别指出,从10月31日14时起,三峡入库流量不大于9500立方米/秒时,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当三峡入库流量大于9500立方米/秒时,按9500立方米/秒控泄。
11月2日8时,三峡入库流量为94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为9650立方米/秒,水库呈现“入少出多”的状态。如果一直保持这种状况,三峡蓄水将迟迟难达175米高程。
延缓三峡蓄水,下游旱情有所缓解
三峡蓄水达不到175米高程,对三峡工程及三峡集团公司各方面影响很大。三峡水库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功能,三峡水库如果不能蓄满,则不能充分发挥三峡工程各方面综合效益。
目前,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已经让下游受益。水利部网站表明,9月份以来,湖南、江西两省降水偏少近五至八成,长江流域干支流来水明显偏少,导致湖南、江西出现严重干旱。
三峡工程遵从国家有关部门指令,延缓乃至停止三峡蓄水,缓解下游旱情。到目前,长江中游城陵矶水位上升0.7米,从10月20日的最低海拔高程21.61米,上涨至11月1日的海拔高程22.31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10月19日20时为海拔高程8.98米,其后一直下降,10月29日最低海拔高程为8.59米,其后开始上涨,11月2日8时上升至海拔高程8.78米。
目前,三峡水库运行面临的情况与全国人大批复的初步设计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三峡10月份来水减少,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年总径流量也有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三峡下游生态、供水、航运等用水需求比原来有了较大的增加。因此,专家建议,三峡水库调度应进一步优化,使水资源得到更大利用。
三峡蓄水并非干旱主因,利于改善长江中下游用水条件
针对“三峡蓄水导致中下游干旱”的传言,三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三峡蓄水不是导致干旱的主要原因,反而有助于改善长江最枯季节中下游的用水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说,近期湖南、江西等省的湖泊、河流水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地区自身的旱情,即9月以来当地持续晴热高温,降雨量很小,无法形成径流。
郑守仁说,近年长江上游来水呈减少趋势,下游用水需求却不断增大,人们很容易把旱情和三峡大坝拦水联系起来。而作为调节水库,三峡水库必须在秋冬季节蓄水,才能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实际上,三峡水库蓄至高水位,才能在来年1至2月长江上游来水量最小时给下游补水。长江上游在1至2月期间的来水量最小值仅为2700立方米/秒,正常年份在3000-4000立方米/秒之间。三峡蓄水后,届时下泄流量可达5000-6000立方米/秒。
三峡集团公司认为,未来三峡蓄水达到175米后,蓄水发电与中下游用水之间的矛盾将会缓解,因为水库的作用就是削峰填谷,以丰补歉。
编辑:宁波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田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