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站内查询
 
  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地方企业|节会|人事变动|
  各地新闻: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吉利收购沃尔沃 行走在品牌与技术之间的平衡木上
2009-11-04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10月28日,福特公司对外发布正式声明,宣布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为沃尔沃汽车公司的首选竞购方,同时,吉利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吉利“对福特公司宣布其为沃尔沃汽车公司首选竞购方的决定表示欢迎。吉利即将开始与福特公司就收购的细节进行谈判,为收购后的瑞典知名品牌沃尔沃的独立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打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在金融危机中伤痕颇深之后,品牌瘦身便成了不得已之举。像前一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腾中收购悍马便是最为明显的案例,只是这一次事件的主角换成了吉利。从2009年5月1日,吉利高层造访瑞典哥德堡,吉利瞄准沃尔沃的“猜想”横空出世。而到了6月17日,吉利官方又表态:吉利收购沃尔沃“不靠谱”。随后6月18日,在吉利表态后第二天,福特总部也回应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新闻炒作”,但让人意外的是,就在当天,就吉利洽购沃尔沃业内传出更猛的“猛料”:吉利高层正在广东东莞考察,吉利有可能在广东东莞建造国产沃尔沃XC90生产基地。到了7月16日,传言距离真相更进一步,有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报价20亿美元左右竞购福特汽车旗下沃尔沃品牌,并称“目前吉利在沃尔沃竞购战中处于领先地位”。就在8月4日,业内传出消息称吉利已经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一事达成初步意向。时间到了9月9日,吉利汽车高层在香港出席中期业绩发布会时首次公开表示,吉利方面正在参与收购美国福特汽车旗下著名高端轿车品牌沃尔沃,传言成真。如今,吉利汽车发布声明称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经过一波几折,这桩“国际婚姻”渐渐的浮出水面。

本土汽车业频举并购大旗

“沃尔沃管理团队对今天的声明表示欢迎,并认为这是积极的一步。”10月28日,在福特宣布吉利汽车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后,沃尔沃CEO曾如此简单的表明态度。随后他将更多关注放在了沃尔沃汽车本身的发展上,“我们的注意力将继续放在设计和制造沃尔沃汽车上,尽快使业务回归到赢利的轨道上来。”沃尔沃中国的声明亦如其高层发言般平静,“沃尔沃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将精力投入到我们的日常运营中去,继续努力保持在中国增长的态势,并将更多更好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带给中国的消费者。”

此次收购事件,吉利表示,“吉利和福特前期已经进行多次磋商。该项交易得到中方银行的支持。沃尔沃目前的工厂、研发中心和经销商网络将得以保留,同时,沃尔沃将借此进一步增强在中国这个重要汽车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未来的沃尔沃将由独立的管理团队领导,总部仍设立在瑞典哥德堡。”目前,关于收购事件只有吉利官网上短短几行字的公告。双方目前谁都不愿透露具体消息。

远在沃尔沃“老家”瑞典的瑞典财团Konsortium Jakob也并没有放弃争取的机会。财团现在也在积极的准备,向吉利发起挑战,提出自己的竞购价。29日财团的总裁 Fast 称“我们将在本月底对福特提出我们的竞购价。”他同时也表示吉利成为首选竞购商给集团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吉利相比,Konsortium Jakob的优势在于我们在比利时和瑞典都有沃尔沃内部的员工,并且与福特有很好的合作经验,更了解产品、公司和沃尔沃的历史”,Fast 说。

各方态度纠结在一起,“土新郎”能否心愿所偿娶到“洋新娘”仍存在各种猜想。但在吉利看来,迈出的这一步是充满战略意义的一步。李书福说:“如果交易达成,将会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地位。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举措,从更深的层面讲,是通过对具有深厚技术积淀的国际著名品牌的收购,明媒正娶地获得一个‘好出身’,彻底改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靠‘模仿秀’、‘山寨版’起家的坏形象。以‘根红苗正’的技术渊源,产品不但进入第三世界,而且堂堂正正地立足欧美市场。”如此看来吉利还是瞄准了沃尔沃这个国际品牌的品牌效应。

编辑:马原 来源:证券日报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专题
新中国60年电影回顾
60年沧桑巨变,60年辉煌腾飞,新中国电影就像一面镜子,将历史的风云变幻都收入到影像之中……>> 详细

各地新闻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央企利润下滑消息迭起,而高管年薪、垄断性企业高红利等敏感话题也如影随形,激惹民心。日前,国资委开始对央企薪酬制度大胆改革,“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浮出水面。>> 详细
点击排行
  9.19亿万网民记录“中国一日”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甲感进入第二波 防控要打持久战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