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湖南网:湖南长沙橘子洲这座毛泽东雕塑的造型以前所未有的特点——酷、前卫而招来大家的好奇心。与《沁园春·长沙》里毛泽东“看万山红遍”相反的是:这座雕塑背对岳麓山。原因何在?
刻画32岁时的毛泽东形象
施工用的脚手架拆除后,雕塑“露脸”了,“有点酷的飘逸长发”让不少市民感到意外。因为之前大家看到的毛泽东雕塑,要么是领袖在向人民挥手,要么是披着大衣气度非凡,其他造型比较少见。
“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是正常的。以往大家看到的毛泽东像都显得很规矩、严肃,我们在创作这座青年毛泽东雕塑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要和以往的形象区别开来。”谢立文说。
这座青年毛泽东雕塑于2006年开始设计构思,最终选择了32岁时的青年毛泽东形象,因为《沁园春·长沙》就是那一年写的。这座头像的设计正是要考虑到这首词中飘逸旷远的意境。”
决定东南朝向的艺术性考虑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首《沁园春·长沙》,描写了当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遥望岳麓山的场景。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刚刚亮相的毛泽东雕塑却是背对岳麓山,面朝东南方向。这是为什么?
谢立文解释,这主要是出于艺术性的考虑。“面朝东南,光线要好一些,立体感也会强一些。”谢立文介绍,为了确定好朝向,他们还特意对橘子洲及周边环境作了调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终确定头像面朝东南。
青年毛泽东的胸体以“山体”形象被展示,“一方面表现了主席的伟岸,另一方面也寓意他是从韶山走出来的。”
使用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福建花岗石,偏暖色
这座青年毛泽东雕塑,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面积达3500平方米。
如此浩大的工程,石材选择非常重要,“我们看了很多石材,包括长沙本地的,但最终还是决定使用福建的花岗石材。”谢立文说,因为这种石材细腻、偏暖色,最易与周边环境融合。
“做青年毛泽东的雕塑,我们都很兴奋,一直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谢立文说,作为艺术监制方,自己从雕塑施工开始,便广州、长沙两地飞,虽然比较累,但“非常高兴,感谢长沙”。昨日谢立文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在前往广州白云机场的路上,准备赶来长沙与有关方面沟通,确定雕塑的修整方案。
编辑:马原 来源: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记者 冯志伟 实习生 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