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中国的企业家们似乎个个都雄心勃勃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当年辉煌一时的三株、巨人、爱多、秦池……现在几乎都已销声匿迹,全成了一现昙花、历史名词。中国企业的短命,已不是“英年早逝”,而是普遍“幼年夭折”。
有一种弊端值得注意,就是“坑、蒙、拐、骗”,打着办企业的幌子,挖空心思从国有企业中谋钱财,通过坑别的企业敛钱财,在经济来往中浑水摸鱼骗钱财。这种不良企业压根就不会有生产经营意识,随时准备着破产重组,加上政府对这类企业缺乏监控,赚一单是一单、捞一笔是一笔的行为,恐怕是形成中国企业“幼年夭折”趋势的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如何突破“长大的天花板”?从主观上看,企业短命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应时而变、引导潮流的发展战略。如快速成长超过了极限,管理体系跟不上,以及过度的市场投机心理、频繁的人员流动、过高的广告营销费用、感情化的投资决策、家族化的管理方式等等,都可能导致企业被轻易击倒。这就要求企业要在组织、机制、管理、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立足长远,练好内功。
从客观上看,政策风险、竞争压力、人性的趋利本性和市场的逐利本能等等,都是阻碍企业“做长”的因素,从而使企业过于看重眼前利益,造成短期行为。
中国企业真正到了要高度重视如何“做长”的时候了!
编辑:马原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