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地方企业|节会|人事变动|
  各地新闻: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秦光荣:感悟造化天道 涤荡尘世心灵
2009-12-11 11:23:04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感悟造化天道 涤荡尘世心灵——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实施3周年而作

作者 云南省省长 秦光荣

偶恙小歇。于绿树碧水间,听晨昏鸟鸣,叹碧空苍狗。秋风徐来,树叶噗噗,小园信步,溪水潺潺。触景生情,更悟造化之美妙,痛感人与自然之相残。循环往复,夫何安哉?!思我三迤大地,得天地之眷顾,万众之珍惜,仍保蓝天如洗,青山如碧。全省人民自当戮力同心,坚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构天人和谐发展之关系,促高原永葆青春与活力。是为题记。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事实告诉我们,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决策,饱含着尊重自然、谋求和谐的新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给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和谐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重新定义人与自然之关系,促使人与自然共融共通,互谦互让,实现良性循环。我感到,处理好人与自然之关系,要特别注重4方面:

了解自然

与大自然的广博精妙相比,人的认知还很肤浅。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不断繁衍生息,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索。人从何而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过去发生了什么?未来会怎么样?在不断了解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取得了巨大进步和发展。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神话传说发展到了实现人类登月、宇宙飞船探索火星的梦想。我们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数不胜数的巨大成就,过上了越来越舒适的生活。但同时,生态失衡、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人类发展的一大难题。我们不得不感叹,对于神奇的大自然,我们有多少了解呢?我们的认知是否接近自然界的真实内核,吻合自然规律呢?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宇宙演化和生命进化的成果。约在100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从他们的共同祖先分离,一支发展为现今的黑猩猩,另一支经猿人阶段发展成现代人类。因此,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人类同大自然中其他植物、动物、非生命形式一样,都存在于大自然这个共同体之中。大自然是由复杂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对稳定的完整的系统。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自然不依存于人类,然而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因此,不论生产力有多么发达,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有多高,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永远不可能超越大自然而独立存在,更不必说是发展。

大自然哺育了人类。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总结出了“食禽兽之肉、采树木之实”、“构木为巢”、“刳木为舟”等办法。古如此,今也如此。即使在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棉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石油制品,无一不是从自然中获得信息、资源、能源,继而进行转换制造而成的。

一旦大自然停止了原料的供给,我们将会彻底失去生存条件。大自然并不能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储量都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的消耗而越来越少。按照目前全世界对石化能源的消耗速度,石油仅可供人类再使用45至50年,天然气50至60年,煤炭200年左右。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我省虽然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也仍然面临着资源紧缺的问题和环境生态的压力。

大自然教化了人类。在博大精深的大自然面前,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丝毫不值得骄傲。论历史,据推测,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年龄大约为50亿年,原始生命的出现约在30亿年前,而我们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则出现于约1000万年前,直到约100万年以前,才诞生了人类,因此,相比之下,人类只是在大自然母亲关怀下姗姗学步的稚嫩孩童;论构成,大自然是包含宇宙、天地、环境与所有生物在内的一个复杂完整的系统,而人类只是大自然千千万万物种之中的一个。自然是人类智慧的母亲,大自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过程,更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马克思说过:“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自古以来,我们的许多发明都源于师法自然。我们从火灾中学会取火;从浑然天成的巢穴中发展了建筑科学,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大都市;鲁班被长着锯齿的野草划破,从而发明了锯子;先民在长期的狩猎、采集和农业生产中,逐渐掌握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制订出了天文历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现代的仿生学、红外线感应器以及在军事上运用的人造“自然武器”,都是借鉴了自然界中聪明的想法,广袤大自然所蕴含的智慧正在成为人类最尖端技术的灵感源泉。即使在高度发达的文明之中,自然仍然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起着支撑或制约作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专题
百万空巢老人关爱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12月11日,第六次红都瑞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席会暨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开幕式在首都北京江西大酒店三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详细
点击排行
  上海普陀原区长蔡志强涉巨额受贿被移交司法
胡锦涛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