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地方企业|节会|人事变动|
  各地新闻: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三峡库区:不再是鱼儿的快乐家园
2009-12-14 08:52:47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三峡库区:不再是鱼儿的快乐家园

    11月1日,一位渔民在三峡水库坝前钓鱼。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三峡库区:不再是鱼儿的快乐家园

    4月22日,农业部和重庆市联合在万州区启动三峡库区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500万尾。徐旭忠/供图

中国日报网消息: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水文、水流等水环境发生变化,给库区原有流水性鱼类生存环境带来较大破坏,一定程度上影响鱼类繁衍,而静水性鱼类生态平衡的建立尚需漫长过程。专家建议,从库区渔业发展长远来看,国家应尽快出台三峡库区渔业资源发展规划,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维护库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高峡平湖现鱼类资源失衡

奉节县朱衣镇清水村村民苏方俊从小就在长江边长大,从事打渔工作有10多年了,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鱼类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他告诉记者,库区蓄水之前,一年能捕到七、八千斤鱼,收入3万多元;二期蓄水后,一年能捕到4000多斤;而现在一年最多能捕到2000斤,有时一网下去,几乎都捞不到一条鱼。“现在,不光捕捞量下降,捕到的鱼也不值钱了。”苏方俊说,以前能经常捕到水密子(铜鱼)、江豚等,现在这样的鱼已很少捕到,捕到的大多是白鲢、鲤鱼、鲫鱼,卖不出价钱。

奉节农业局渔政水产站站长李林介绍,三峡工程蓄水前,三峡库区奉节段主要以流水性鱼类为主,大约有7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如铜鱼、江豚等。蓄水后,库区江面变宽,水流减缓,特别是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后,江面更宽,水流相对静止,流水性鱼类向库区上游迁移。

为了监测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鱼类资源的变化,西南大学专家自1997年开始在万州设立监测点,对部分鱼种进行监测。以铜鱼为例,1997年,铜鱼在渔民捕获物中的比例为33.03%,2001年下降至11.77%。到2007年,这一比例则仅为5.86%。而在江津以及上游江段,铜鱼在渔获物中所占比例仍占50%左右,说明在水文环境变化不大的库区上游,对鱼类的影响还不明显。

西南大学水产科学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其中介绍,三峡大库区蓄水后,库区水位上涨,急流险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峡平湖,水流速度、水深、营养元素的组成和浓度等水文环境均发生了变化。这种水文条件的变化,对适应缓流环境的鱼类有利,而对于流水性鱼类来说,则是个灾难。如铜鱼长期在静水中生活,全身会长藓和寄生虫,很快就死去。

根据专家研究,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主要渔获物的种类组成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圆口铜鱼、黄颡鱼和长吻鮠等流水性鱼类急剧减少,鲤鱼、白鲢等静水性鱼类明显增加。如万州江段,与蓄水前相比,铜鱼等流水性鱼类下降27%,而静水性鱼类的数量大幅上升,排在前5位的鲤鱼、鲢、草鱼、南方鲇、翘嘴鲌,约占该江段渔获物的70%。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在库尾江段渔获物种类较库区核心地段丰富得多,如江津江段捕获的鱼种达41种,木洞江段52种,而涪陵江段只有29种,丰都江段28种,万州江段30种。

水文条件变鱼类繁殖难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三峡库区成库后,水文条件的变化使得原有的鱼类产卵场发生变化,许多产卵场消失,对库区部分鱼类的生息繁衍造成灾难性破坏。

长期从事三峡库区鱼类资源研究的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姚维志介绍说,除一些适应能力较强的鱼类对产卵环境要求不高外,许多鱼类,特别是一些大型和具有特殊繁殖习性的鱼类,必须在每年相对固定时段,到具有相对稳定水文条件的场所去产卵繁殖。他认为,三峡库区的蓄水对长距离洄游鱼类影响不大,但对半洄游鱼类影响较大。有的鱼类过去在重庆主城区附近的水域即可产卵,现在需要洄游到金沙江去产卵。据统计,在2000年时,三峡库区重庆段鱼类产卵场有130处,目前只有50多处,除长寿区以上江段产卵场得以保存外,长寿区以下江段的长江干流上原有产卵场全部消失,江津以上到宜宾江段还存在几个大型家鱼产卵场。

同时,流水性鱼类繁殖需要一定的水流速度。如草鱼,其漂流性卵需要在江面上漂浮几十公里才能孵化成鱼苗。但是当流速减小到一定程度后,鱼卵便会沉到江底腐烂,不能孵化成鱼苗。相关文献记录表明,长江万州江段的大型产卵场主要集中分布在武陵-穰渡江段。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穰渡江段水位抬升,水流速度由2003年的1.8米/秒减至2006年8月份的0.15米/秒,已不能满足漂流性鱼卵漂浮的最低流速要求。2006年10月蓄水后,该江段流速进一步降低,对上游江段漂流性鱼卵产生阻断效应。此外,还有部分鱼是在2至5月涨水条件下产卵,但按照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方案,此类鱼类繁殖产卵期恰恰是库区退水时期,势必会导致一些产卵场失去功能,一些依附在水草上的鱼卵“干死”。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翁立达认为,三峡工程对库区鱼类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三峡库区由于淹没改变水文条件,使库区喜欢急流环境的鱼类受到较大影响,这些鱼类大多属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价值。河鲶、圆口铜鱼等适于流水环境,建库后,这些鱼类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少。研究表明,三峡工程将影响到库区分布的40余种鱼类,其中2/5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二是对“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影响。长江是“四大家鱼”的栖息繁殖地和天然种苗基因库,具有重要价值。据调查,“四大家鱼”在重庆至宜昌有11个产卵场,以忠县产卵场最大。三峡库区成库后将淹没产卵场;库尾江段具备繁殖条件,水库浮游生物将增加,草鱼、鲢鱼、鳙鱼资源将增加。

增殖放流保持鱼类生态平衡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有关专家建议,在目前难以改变鱼类生存水文环境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尽早采取措施,制订三峡库区渔业资源发展规划,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保持鱼类生态平衡。

姚维志认为,增殖放流是维持三峡库区鱼类生态平衡的好手段。目前,三峡库区鱼的种类正在从流水性鱼类为主向以静水性鱼类为主转变,从原来生态平衡打破到新生态平衡的建立需要若干年时间,期间可进行大规模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有许多好处:一是可填补库区鱼类资源缺失,增加库区鱼类资源量和捕捞量,提高库区渔业发展水平;二是有环保效益,放流鲢鳙鱼可以大量摄食水中的浮游藻类并将其转化为鱼肉,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生物治污手段;三是可为从事渔业生产的移民增收致富。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之际,农业部和重庆市在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举行了三峡库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这次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建设长江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增殖放流活动,是新世纪以来在三峡库区组织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长江主要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500万尾。这对补充和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改善三峡水库水质、确保库区生态安全、促进渔民增收和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养护生物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然条件优越,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珍稀、特有水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在我国渔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令人堪忧,加强长江特别是三峡库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刻不容缓。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重庆三峡库区各级渔政部门已组织47次较大规模的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鱼种约700万尾,放流的种类主要是鲢鱼、鲤鱼、草鱼、鳙鱼、胭脂鱼等。仅在2008年,库区各区县就分别组织了人工增殖放流15次,共计放流鱼种近300万尾。

专家们建议,一是加强三峡库区天然增殖放流。由于三峡水库水中营养物质的增加,饵料生物显著增加,这给库区的土著鱼类的增殖提供了机会。如果按照长江流域湖泊渔业的放养模式,在库区进行鱼类放养,不仅能增加捕捞渔业的产量,解决部分移民问题,同时可以缓解三峡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增殖放流鱼的种类应以长江中上游原有的鱼类物种为主,不应引进外来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的物种,而且亲本都来自三峡库区,以保护三峡水库优良的鱼类种质资源库。可以人工增殖放流一些常规鱼类,如鲢、鳙、草鱼、鲤、鲫、鳊、鲂、鲴类等,还有一些名特种类如黄颡鱼、长吻鮠、鳜鱼类。这些鱼类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都是土著种类,对库区的种质资源基本无影响。

同时,在三峡库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过程还要注重解决相关难题。首先应加强三峡库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现状研究,科学确定增殖放流的种类和数量,避免增殖放流的盲目性。在实施三峡工程的人工增殖放流时,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特别是已开展的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经验和教训:一是在进行人工繁殖放流的同时,需要同时进行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工作。二是严格控制用人工系列放流的亲鱼捕捞量。三是要借鉴国内外的管理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放流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进一步完善人工繁殖放流技术,包括非致死取卵和产后亲鱼恢复技术等。

二、加强污染控制,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为鱼类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三峡库区成库后,国家在保护库区水环境方面采取许多措施,使得库区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水质状况良好。但是由于水流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特别是部分支流富营养化程度较大。水质污染较也严重,检测到的污染物有40多种,特别是一些持久性污染物和重金属超标,对长江鱼类造成了严重损失和持久性影响。因此,加强水环境保护是保护库区鱼类繁殖生息的重要保障。

三、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为了保护天然水域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应开展库区鱼类研究,特别是珍惜特有鱼类未知的关键生活史、资源生态濒危机理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筛选需要进行迁地保护的特有鱼类,制定鱼种质量标准,建立完善检测手段。

此外,要研究建立三峡库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效机制。专家认为,国家要优先在长江上游实施较长时间的禁渔措施,使捕捞渔业逐步退出三峡库区。设立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基金,采取“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由资源与环境利用方组成保护基金理事会。将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库区鱼类保护纳入到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规划中,协调水生生物保护与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尽早制订出台《三峡库区渔业发展规划》,落实增殖放流资金,促进三峡库区增殖放流工作顺利开展。

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

不仅是三峡库区鱼类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放眼整个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也正面临严峻挑战。曾几何时,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科学价值,长江经济水产品一直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支柱,渔业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但是,随着长江经济带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导致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物种濒危或消亡。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马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专题
百万空巢老人关爱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加强域名监管再出重击,于11日晚间发公告称从今日(12月14日)9时起,用户注册.CN域名需提交书面申请,之前用户网上申请即可;并“停止”个人用户域名注册。>> 详细
点击排行
  上海普陀原区长蔡志强涉巨额受贿被移交司法
胡锦涛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