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17日在一次会议上说,上海将陆续选派市级机关干部到基层乡镇、街道任职。他说,当前不少机关干部不缺学历,但是缺乏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机关干部下基层将大大提升干部个人素质和公务员队伍的整体能力。
上海市17日召开“部分市级机关选调干部交流到基层任职工作动员部署会”。根据部署,首批选调干部在市政府机关8个综合管理部门产生,包括办公厅、研究室、法制办、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委、建设交通委和农委。选调对象是综合素质好、年纪比较轻,但是经历相对单一的处级干部,数量约20人左右。
这些干部将被平级交流到上海18个区县的乡镇、街道和开发区担任行政负责人,少数人可以安排到区县的委办担任负责人。上海市委组织部强调,这次选派干部下基层是“任职”而不是“挂职”,在原单位“不留户口”。
韩正在会议上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提出干部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四化”要求,当时大批干部不缺基层锻炼的经历,但是缺乏学历,大批干部重新走进校门;现如今,许多机关干部不缺学历,但是还缺乏在基层锻炼的丰富经历。他说,干部的能力需要知识、经历两个方面支撑,能力是考试考不出的,只有在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来。
有过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的韩正说,大机关的处长和基层小单位的处级领导不一样:机关的处级干部有退路,到了第一线担任主要领导、面对老百姓是没有退路的;机关的工作更多讲规范、讲政策、讲文本,而在基层更多的是面对老百姓,说的话就是政策,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是收不回来的。他说,机关干部到基层后可能会有一些“看不惯”的现象,对不正确的要努力纠正;同时,干部要把机关的好作风、好传统带下去,把机关里的那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口气比力气大”等弱点彻底甩掉。
韩正还举了自己的例子谈机关干部下基层的丰富收获。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被从上海化工局机关下派到大专院校工作,“有的时候两眼一抹黑,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在实践中‘头破血流’”。譬如,在工厂工作,一段时间不到工人家里家访,工人有意见;而在学校,周末到知识分子家里家访,知识分子也有意见。他说:“在基层会碰到很多问题,基层也是一个舞台、一个学堂,这种经历会让自己终身受益。”
来源:新华社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