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12月,农业大省河南诞生了本省第一个“双千亿”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元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的情况下,这个新兴的工业大省涌现出“双千亿”企业,意味着河南省近几年来在工业战线上“握手成拳”的战略调整已经初显成效。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2009年GDP预计突破2万亿元,但工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始终未能有大的改观,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是背后的主要原因,而这也成为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重要原因。
2008年12月,正是金融危机对河南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时候。5日,在河南省的两大支柱产业煤炭、化工产业,7家行业重点企业整合成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两大企业集团,这也是河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企战略重组,在优势行业握手成拳,实现做大做强。
可以想见的是,这次重组的难度重重。记者了解到,这次重组涉及的7家企业,均是在河南省和同行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业,其中有3家中国500强企业,有我国最大的尼龙化工生产企业,有亚洲最大的煤制气企业,还有2家也是位居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前40名的企业。一位参与整合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5家国有企业参与整合的河南煤化集团,当时光厅级干部就有80多人,没有大决心、大气魄,根本无法完成整合,更不要说形成优势竞争力了。”
在2004年,河南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整合过后,全省九成以上煤炭资源集中到了七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但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了不适应。据河南省国资委介绍,产业集中度依然偏低、资源配置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其突出,导致出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甚至可能在新一轮行业整合中失去话语权。只有进一步整合,才能真正形成战略支撑产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布局和产业衔接。
在危机中完成重组,在危机中实现跨越发展,一年后,这两大企业集团双双步入中国企业五百强前100名,使得河南煤炭和化工产业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其中,河南煤化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68位,资产总额从重组之初的700多亿元快速上升到突破千亿元,销售收入增幅超过30%。原来处在严重亏损状态下的几家企业成功“抱团取暖”过冬,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项目也得以实施。
大规模的战略重组,成为河南省应对金融危机和打造战略支撑产业的重要举措。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说,金融危机对河南经济的影响呈现“来得晚、走得迟、影响深”的特点,同时经济增长的内生自主回升力量尚显不足。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是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少,产业的集中度低,市场掌控能力、应变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比较弱。对于河南经济的调结构促转型,必须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使我们对形势的判断更加清醒,对省情特别是发展前进中存在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他说,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危机中凸显。这既是河南受危机冲击影响较大的主要症结,也是付出巨大努力而发展成效仍不先进的关键所在。即使没有危机影响,我们传统的增长方式也难以为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双千亿”企业的诞生,也是河南省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开始。记者了解到,在煤炭、有色等支柱产业,河南还将继续推进骨干企业的战略重组;另一方面,对现有的600多家小煤矿再次进行兼并重组,使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继续提升。
“调整结构”成为今年河南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做出了着力壮大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培育战略先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部署。其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成为河南推进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重挙。河南对全省原有的300多个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大幅整合,只保留170多个,这将成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为此,河南出台了包括土地、税收、环保等25条优惠措施予以鼓励扶持。
河南省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产业的集聚发展,是要解决地区间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明显同质化的问题,是解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产业层次低的重要突破口,同时重点也是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梁鹏)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