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推土机和商业开发争夺文化遗产——专访国家文物局长
单霁翔视察工作
中国日报网消息: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差不多每天都有一些历史建筑被地产开发所吞噬。在中国近乎狂热的城市化进程中,单霁翔堪称头脑最冷静者之一。在帮助文化遗产免遭推土机和商业开发破坏方面,身为国家文物局局长的他,或许比别人做得更多。
多年来,作为做城市规划出身的专家型官员,单霁翔的足迹遍布中国。有时候,他特意带着傻瓜相机拍照,留下一些谈话的依据;有时候,他还用他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发挥作用。
近日,单霁翔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争分夺秒地保护和恢复城市标识性建筑和考古场所的故事。
可供保护的文化遗产太少
截至2009年12月底,国家文物局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近90万处,公布了1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协助申报成功38处世界遗产。单霁翔说:“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列入保护的文化遗产数量太多,和全球人类共同的需要相比,和我们子孙后代的需要相比,可供我们选择保护的文化遗产已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几乎与此同时,4.5万名文物工作者正忙碌在中国的陆地和海域,开展文物、自然遗产的普查工作。
单霁翔说,现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从国家有关立法和投入可以看得出。2002年,他刚到文物局工作时,每年文物保护的投入是2.5亿元,去年达到了480多亿。有时,就为一项文物(例如长城或者珍稀化石)保护,国家专门立法。
“但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说,除了环境污染、文物盗卖等威胁之外,由于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展开,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进入了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