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在过去100年来,每年中国大陆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就发生20起。本世纪以来,就发生了两次8级以上的强震,包括2008年5月12日造成近8.7万人死亡的汶川大地震。
今年1月,地震局已监测发布了三次有一定影响的地震,包括上周六发生的未造成人员伤亡的山西地震。这三次地震震级在3.4到5.0级之间。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说,这样的频率太正常了。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
赵和平说,中国作为世界地震多发国之一,除了切实强化监测预报、抗震设防之外,还不断增强应急救援。他说:“不难看出,为什么在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应急预案是针对地震的。”
中国1989年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研究。此前一年,云南发生的一场地震造成748人死亡。赵和平说,目前,中国正在组织修订这一预案,把汶川大地震的好经验都包括进去,其中包括做好现场协调,以及跨专业和地区的统一协调。
国家地震救援队伍已大幅扩编
赵和平说,汶川大地震给我国的启示之一是:中国专业救援队伍必须扩编;同时协同联动机制必须健全,以确保应急资源的合理调配。
“在汶川大地震救援现场,由于国家紧急救援人手不足,只能同时在两个场地开展救援活动,而需要救援的场地却很多。”
为改变这一局面,到2009年12月底,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已将队伍扩大了两倍多,队伍的规模由近10年前成立时的222人扩大到480人,大多数队员都经受过汶川大地震的锻炼。新扩编的队伍包括370名救援队员、60名地震局专家和协调员、50名医护人员。他们平均年龄小于30岁,其中约有30名是女队员。
与此同时,在资金上,国家投入1.1亿元,用于装备购置,今年内将完成配置。赵和平说,扩编后的救援队具备同时在3处复杂城市条件下异地单独开展救援的能力,也可以同时实施6处一般城市或9处乡镇地区坍塌建筑物内的救援行动。
无人飞机收集地震灾情
不仅如此,中国的地震灾情信息收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赵和平说,中国已开发了多种用于地震灾情搜集的无人飞机,用于地震应急时灾情的收集,对增强中国抗震救援队伍的实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三架无人机在汶川地震后测试、飞行成功,已可以投入使用。
另外,地震部门和中国移动开展合作,利用监测手机信号定位幸存者,并开通了12322短信平台,让人们可以用手机进行灾情速报。
赵和平说,我国地震救援体系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在队伍和装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地震发生后,由于通信不畅,道路堵塞,往往会造成灾情不明,严重影响震后救援效果。
利用高分辨率飞机侦查灾情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配合高分辨卫星系统,对灾情进行实时扫描和分析,可以在震后很短时间内掌握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