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奶粉超低价倾销
● 国内乳品“涨声”不停
● 国内奶企内忧外患
● 限制进口势在必行
中国日报网消息:后“三聚氰胺”时代,国产乳业迎来了一场“生死大考”——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过剩的奶粉,正以超低价大量向我国倾销,国产乳业势如危卵。
洋奶超低价倾销
1月28日,广东海关统计,2009年广东省进口奶粉5.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多。广东省去年进口奶粉金额达1.4亿美元,增长54.1%;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洋奶粉进口均价每吨2337美元,下降幅度多达48.2%。
商务部数据显示,预计2010年1月份进口奶粉到货超过4万吨,同时进口奶粉价格从4.3万元/吨,下降到2.2万元/吨。与之降价倾销相反,国内部分原奶价格,已接近历史新高,如广东原料奶价格达到了4元至4.5元/公斤,按1∶8折合成奶粉价格每吨大概在3.2万元至3.6万元,高于进口奶粉平均价格2.3万元/吨近50%。
在进口奶粉“量增价减”的作用下,进口奶粉对国产奶粉替代性大幅提高,国内原料奶需求量下降,洋奶粉在华市场份额节节攀升,由2008年初的70%激增至约85%左右。
国内乳品“涨声”不停
和进口奶粉降价促销不同,国内乳品价格上涨却动力十足。
近日,除原料奶价上涨外,食糖等辅料价也大幅上涨,郑糖主力期货1月合约价格即将突破6000元/吨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翻了一番。在两者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国内乳制品价格顺势大涨。
然而,国内奶粉市场受进口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中高档奶粉被进口品牌控制。短期看,进口奶粉“量增价跌”使得奶粉涨价动力相对较弱,而国内奶粉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只能惟进口品牌马首是瞻,不敢轻言涨价,因此,涨价与否主要还是看进口品牌奶粉的脸色。
与奶粉不同,国内液态奶受进口冲击影响较小,受原料奶及辅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大。近日,光明、蒙牛、佳宝等液态奶价格上调5%-8%也是受此因素影响。
奶企内忧外患
虽然国内乳企“涨声”不停,但其运营正遭受着“内忧外患”。
与以进口原料为主的品牌企业相比,当前大多数国内奶粉加工企业背负着双重压力,一方面原料奶涨价挑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与进口品牌奶粉竞争中,将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由于国内原奶环节的薄弱,企业使用进口奶粉更划算,如果坚持使用国内原料奶,中小奶粉企业将处于亏损边缘,这也激发了国内企业进口洋奶粉的热情。
在国内乳企进口依赖度一再提高的情况下,进口奶粉大肆侵蚀着国内奶农本应获得用于补偿“三聚氰胺”事件损失的收益。仅2009年12月到货的3.1万吨奶粉,意味着让一万个奶牛养殖户失业,也使国内养殖环节萎缩,加大国内乳制品业对国际奶源的依赖程度。最终,乳制品产业将步入大豆食用油后尘,失去价格话语权。
限制进口势在必行
显然,洋奶粉在华倾销,已经对我国乳企产生“致命性”伤害。
业内人士表示,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要保护奶农和乳企的利益,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对进口奶粉数量进行限制。虽然中国一直主张自由贸易,不会通过贸易保护、关税壁垒限制洋奶粉进口,但也不能以牺牲奶业这样相对落后的产业换取贸易自由的主动权。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进口奶粉质量检疫,防止过期、变质奶粉涌进国内市场;同时加强对奶粉还原奶的监督,因为用进口奶粉还原奶的成本低于用生鲜奶生产的成本,惟有这样,才有利于国内乳企的正常发展。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