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嫦娥二号”将于2010年“奔月” 新华社发
专家称与“嫦娥一号”相比有两点不同,由硬着陆改为软着陆,携带相机分辨率更高
中国日报网消息:航天专家、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顾问、美国航空宇航学会(AIAA)高级会员傅轶青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接近可以登月的水平。
傅轶青在香港接受访问时说,现在中国新的航天员所学的技术就是准备登月。虽然中国在登月总的技术方面已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一些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研究、落实。
傅轶青介绍,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研制的航天发动机是很关键的部件。他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为例说,卫星先由运载火箭送入地球同步轨道,然后开动远地点发动机,不断加速变成一个大圆,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从而逃逸地球引力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快到达月球时,远地点发动机则倒过来“煞车”,缩小轨道,经过几次减速,被月球俘获后即成为月球卫星。
他表示,计划今年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将会更接近月球,为未来登月作准备。
傅轶青说,中国下一步还将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实现突破;研制“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准备发射空间站;发射“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卫星,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动月球车对月面勘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分布,为月球基地的选择提供数据。
除中国之外,多个国家也在加快載人航天发展步伐。美国计划“重返月球”,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也都已提出登月构想。
傅轶青说,对月球的研究发现,月球上拥有丰富的新能源氦3。氦3是新型核聚变燃料,但在地球上很稀有,而月球上的氦3估计有上百万吨,可为地球上的人类提供数千年的能源。
傅轶青认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非常顺利,有赖于国家大力支持及管理有序,亦要归功于中国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
生于书香门第的傅轶青,父亲为福建泉州近现代杰出建筑大师傅维早。傅轶青曾担任“长征三号”、“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一、二级发动机主任设计师等,亦曾参加过“东方红二号”实用通讯卫星、亚太1号、亚太1A等卫星发射。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