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旅游|
  各地新闻: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8分钱“秒杀”宝马车 获益者究竟是谁?
2010-02-08 16:47:48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秒杀”竞拍屡创网络神话:获益者究竟是谁?

不久前,一名小伙子从杭州市一家“竞拍网站”上以8分钱拍到了价格近25万元的宝马车,创下了一个网络奇迹。

形形色色的竞拍“秒杀”不断在互联网上演,让人羡慕的同时也引发了质疑,这是“天上掉馅饼”还是“美丽的陷阱”?竞拍价格和实际价格差距如此之大,获益者又是谁?

8分钱“秒杀”宝马车?

如果放在几年前,这是让人无法相信的故事。

在杭州市西湖大道的一家宝马汽车展厅内,一位陈姓小伙子从杭州疯狂竞拍网负责人邵琳手中接过了一辆全新的MINI宝马车钥匙。这辆合同价格为24.9万元的宝马车,是他在1月11日12时24分18秒,以0.08元的竞拍价格从这家抢拍网站上拿到的。

邵琳解释说,因为网站受攻击而瘫痪,所以才出现了8分钱拍得宝马的“奇迹”。如果没有受到攻击,拍卖持续时间很难说,如果有人不停竞价,可能会持续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价格也肯定不会这么低。

疯狂竞拍网规定:网站上每件商品的竞拍价格都以0.00元开始,在规定时间内,不同商品每次的竞拍价格增长为0.01元,一旦有新的对手出价,规定时间将重新开始倒计时,倒计时间从30秒钟到3分钟不等,倒计时间结束而没有其他人继续竞价,竞价结束。

在这家网站可以看到,竞拍物有笔记本电脑、豆浆机、音响等多种商品。网上信息显示,除8分钱的宝马车外,网站还拍出了0.14元的液晶彩电、5分钱的手机等。

邵琳说,疯狂竞拍网自2009年11月进行公测起,每天有几十件商品可供竞拍,目前已有上千件商品完成交易。

网上“秒杀”竞拍正越来越火。一个多月前,淘宝网推出的“我为房狂”活动中,杭州一名大学生用一元钱“秒杀”了成都一套价格近百万元的商品房。不少实体商家也纷纷推出网络“秒杀”活动。

多个“秒杀”环节被质疑

在杭州市西湖大道的宝马车展厅,据现场目击者描述,“秒杀”者陈先生到场时戴假发和大墨镜,看不清长相,感觉很年轻。他对外透露的信息是姓陈,是一位在杭州的外地人。

对于这个幸运儿,有人表示,其神秘出场像个“托儿”。而邵琳说:“陈先生担心自己的生活因为中奖被影响,所以比较低调。我们真要炒作,也不会用这么低的价格让宝马被拍走,这都是我们没法预料和控制的。”

邵琳还表示,竞拍商品都是由供货商提供的,同网站签订协议合作,至于供货商和网站在货品中承担的价格比例属于商业机密。

杭州金湖宝马公司销售顾问凌建国说,这部宝马车是疯狂竞拍网在2009年9月预订的,他们和该网站没有任何合作,自己也是看到报道后才知道它被人用8分钱拍走了。

有网民对于疯狂竞拍网公测两三个月就遭攻击表示不信。邵琳说,网站在1月11日和12日确实遭到3次恶性攻击,其中一个服务器一度瘫痪,网站已向杭州市公安局网监分局递交了报案材料。可杭州市公安局网监分局负责人表示对此事不清楚。

据了解,参与疯狂竞拍网抢拍,必须使用道具“拍币”。“拍币”需要在抢拍网上购买,价格为一元钱一个。每抢拍一次需支付不同数量的“拍币”,每次竞拍会使商品涨价一分钱。如果竞拍价格为一“拍币”一次的商品,而且最终竞拍价格为20元,则需要拍两千次,实际付出成本为两千元。而宝马车的抢拍价格为十“拍币”一次。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李通说:“每次有新对手竞价就重新倒计时,这种拍卖方式就是实际竞拍的网上虚拟化。不同的是,参与竞拍者并不知道竞拍对手的情况,自己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持续出价而支付大量的竞价费用。”

一些市民说,这些电子货币无法在其他网站使用,也无法兑现,如果网站关门,消费的风险就很大。

“秒杀”有风险 参与须谨慎

在杭州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赵子龙认为,通过吸引眼球的“秒杀”竞拍方式吸引顾客,是一种利用“抢便宜”心理的营销手段,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体现,在很多商业行为的前期会被使用,然而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虚假交易等不诚信的情况,买方、卖方、供货方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浙江国圣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学林说,“秒杀”竞拍的商业模式是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上值得肯定,可在法律方面应注意一些问题。

“不是所有网站都可以进行‘秒杀’竞拍等经营性活动,必须办理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在当地通信管理局备案。此外,这种新兴商业模式还缺乏完善的信息对称和信息透明机制,更缺乏第三方监管。”程学林说。

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认为,目前很多商家看中一些社会群体“买彩票”的投机心理--希望以低成本换取高回报,创造出种种新办法吸引人们激情投入甚至沉迷其中。这种活动的游戏规则与事后监管机制必须完善起来,买家对于“秒杀”式的竞拍必须谨慎,要有自己的心理预期和底限。

“这其中的商业动机很明显,随着抢拍人数的增加,最后胜出的难度系数也在提高。”傅立群说,“商家在一次次抢拍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从成本回收过渡到盈利阶段,而大多数消费者充当了‘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来源:新华网(商意盈 李亚彪) 编辑:宁波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专题
迪拜全球冲击波难撼中国经济
>> 详细

各地新闻
形形色色的竞拍“秒杀”不断在互联网上演,让人羡慕的同时也引发了质疑,这是“天上掉馅饼”还是“美丽的陷阱”?竞拍价格和实际价格差距如此之大,获益者又是谁?>>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央战略布局调整:重庆入选五大中心城市
卫生部建议3岁以下儿童接种甲流疫苗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