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的3月,寒风、大雪仍唱主角。然而这一切没有阻挡住哈尔滨人上项目、干项目的脚步。搬迁、拆迁、开工建设等各种火热场面,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大项目都以一种你追我赶之势开工建设。
“5+2”“白+黑”的加速度
虎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发出了项目建设大提速的“动员令”:当年投资900亿元以上实施560个大项目,促进哈尔滨社会经济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
以往“正月十五前不算过完年”的习惯早被抛到一边,市里主要领导分工负责,坐镇重点项目建设现场。5个工作日加2个休息日,各相关部门的办公室都人来人往;无论白天黑天,市委市政府大楼里都灯火通明。
市建委是今年项目建设的重点实施部门,问在计划部门工作的小齐今年加了多少夜班,他说:“没算,几乎每天都要到半夜。”他的父亲加了一句:“连相对象的时间都没有了。”
3月13日是星期六。记者在哈西公路客运站专家评审会采访时问工作人员:“这样的会非得在周末开吗?”工作人员笑着说,“都忘了是周末了。”
从2009年的“项目建设年”到今年的“项目建设提速年”,两字之差。提速二字,不仅体现了一种紧迫感,更体现了这个城市超越自我、努力晋位的决心和信心。
“开工”“复工”搅热寒冬
哈南工业新城建设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城基础设施和研发项目提前开工、地铁一期工程复工……今年哈尔滨的冬天异常寒冷,项目建设却格外的火爆。据统计,仅往年基本没有开工项目的1~2月份,今年就有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9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1个,复工项目47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3%。
“6个月的活要3个月干完。”为抢抓工期,全市上下憋足了一股劲儿,拧成了一股绳。“要抢前抓早,雷厉风行抓落实、争分夺秒赶进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千方百计推进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每到一处工程建设现场检查工作,市长张效廉都要不断的为建设者鼓劲儿。
据了解,为赶工期,市桥梁建设工程破天荒地展开冬季施工。但在施工中如果采用回旋钻机,打一个桩孔需要9天到半个月的时间,极大影响施工速度。所以,当跨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靳嶙生听说有一种高科技新型钻机能提速时,立即奔赴曾使用过该机型的省外项目所在地进行考察。在三环西桥工程开建前三天,一台“南车时代360”旋挖钻机出现在施工现场。采用新钻机,一个钻孔只需30多个小时即可完成,从而使工程核心部分的工期由5个月缩到两个半月。
“猛药”催生好环境
“为保证项目建设提速,必须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今后对于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直至开除出公务员队伍。”在“项目建设提速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盖如垠的讲话振聋发聩。
从那一刻起,围绕“下大力气使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环境一年明显改变,三年发生根本转变”的目标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转变作风、创新思路,集中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市政府出台立项审批、土地供应、环境评估等提速新措施;市建委开辟“绿色通道”,针对重点建设项目,减少审批要件,用最短时间办理开工审批手续,缩减审批时限;市工商局出台“三十条”具体政策措施,开通企业“改制直通车”和“年检直通车”,降低企业准入门槛……
市委市政府还与全市18个区、县(市),78个市直机关、中省直在哈相关单位签订《哈尔滨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目标责任状》,建立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追究制,对未完成责任目标的部门(单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引咎辞职。
3月22日,14个研发项目入驻科技创新城。高新开发区从规划设计、施工准备、项目配套及综合推进四个方面提供服务,实行了“代办”、“帮办” 、“领办”制度,把按常规5个月完成的工作,缩短到2个月完成,实现了科技创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驻开工的跨越。
在一连串的政策保证和高效服务的支持下,哈尔滨市的项目建设一个紧跟一个,过去曾影响项目落地经济环境已成为项目生成、开花的催化剂。(记者 戚泥莲 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