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寺
红螺寺
国家4A级景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怀柔城北4公里的红螺山南麓。由北京东直门乘坐936路红螺寺公交车直达。距北京市区约55公里,是一处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旅游景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338),扩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为“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传说,俗称“红螺寺”,是我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也是京北第一大古刹。在历史上,历届主持多由皇家命派,金代的佛觉禅师和元代的云山禅师都曾主持过红螺寺。我国佛教净土宗的最后两代祖师(第十二代祖师际醒大师和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均与本寺有缘。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 之说。
红螺寺景区总面积为8平方公里,已形成红螺寺、观音寺、五百罗汉园三个佛教文化区和红螺山、青龙山两个自然观景区的景观格局,具有“春看花、夏避暑、秋观叶、冬赏岁寒三友”的观光特色。该寺依山势而建,北依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抱,古树参天,藏风聚气,又有“红螺三绝景”点缀其间。古寺处于南北中轴线上的殿堂共四进,依次是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三圣殿西耳房为方丈院,东耳房为监院。东厢配殿由里向外依次为千手观音殿、伽兰殿;西厢配殿由里向外依次为达摩殿、净土宗祖师殿。中轴院外有东西跨院,西跨院原是一个三进套院,是高僧掩关及养老的退居寮。东跨院也是一个三进套院,是接待来访高僧贵宾的客堂。在这组建筑的东下坎,另有一个独立的三进院落,为老僧养老的延寿堂。西跨院的西墙外是供养去世僧众遗骨的普同堂。三门殿的前面是一溜长五丈的条石坡道,俗名礓礤子,佛教中的正名为广长舌。红螺寺别院——红螺慧缘谷位于红螺山西麓,距红螺寺3公里。有元代文物遗址21处,现已修复了放生池、山西庵、朝阳寺、天溪庵、三皇庙等人文景观,并融入了“三皇”、儒、道等中国文化内涵,使佛教文化得到了补充和延伸。两座寺院背依的红螺山属燕山余脉,一山双峰,西峰海拔812.9米,东峰海拔811.9米,是红螺寺的一道天然屏障,使寺院周围形成了一个冬暖夏凉、空气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这里始终雨量充沛,潮湿温润,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因此,许多极难在北方存活的南方植物,都能在这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独特的地貌,充足的雨量,也造就了这里树林丰茂,动植物种类繁多,林中许多鸟类和多种野生小动物随处可见。
红螺山南麓红螺寺,山上植有山杏、黄栌、五角枫、火炬等彩叶树种,彩叶覆盖面积达4000余亩。深秋的红螺山,漫山红叶,其间还有黄色的白蜡和墨绿的油松,形成一幅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的风景画。
红螺寺必赏景观
御竹林:红螺三绝景之一,元代云山禅师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帝曾来此赏竹。百万杆翠竹四季长青,竹林曲经宛如江南,是红螺寺苑林的第一胜景。
雌雄银杏:红螺三绝景之一,位于大雄宝殿月台两侧。东雌西雄,树高约30米,树龄已逾千年。雄树从根部生有一主杆十枝杆,有独木成林之势。雌雄银杏四季观赏皆有深趣,而以秋景最胜。
紫藤寄松:红螺三绝景之一,位于三圣殿前。两口古藤绕松而上,松棚遮荫面积已达400平方米,每年5.1节前后藤萝花花开繁盛,松藤默契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元代《红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微风夜听金琅铛,诸天卫法藤萝傍”的记述,可见此景至少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五百罗汉园:坐落在寺院东千亩古松林中,占地20公顷,500尊罗汉雕像分10组,围绕着中央的弥勒大佛。他们相貌、神态各异,与松林的幽雅苍古互相衬托,共同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文化氛围。
观音寺:位于红螺山半山腰橡树林中,位置高耸隐蔽,环境清静幽爽。依山就势建有山门殿、观音殿、会乘殿三层殿宇,主供观世音菩萨。
景区服务
每年活动:
4月-6月牡丹紫藤花节。
7月-9月避暑休闲游。
10月-11月观菊赏叶。
正月初一至初六红螺寺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