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石头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等水泥进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为水窖加高1米。这样的话,雨期到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多蓄200吨水。”指着已龟裂的池底,村民兰元辉这样告诉记者。今日上午,受厦门市慈善总会的委托,厦门商报特派记者将厦门人民首批支援广西旱区的60桶爱心水送到了大山山凹里。
今日一大早,厦门商报特派记者跟随爱心送水车,再次来到了忻城县城关镇黄宜村黄山屯。记者了解到,黄宜村还有两个屯(古林屯和新林屯)坐落在大山的山凹里,只有翻过大山才能到达,没有像样的路可以到达。当爱心送水车到达黄山屯的时候,古林屯和新林屯的村民已经在那里等候。原来,昨天晚上,黄宜村村长翻山去通知他们下来取水。
记者发现,前来取水的,大部分是中老年妇女,只有4个男的。忻城县民政局局长劳忻林告诉记者,由于大山里太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屯里的,大多是妇女和孩子。记者了解到,挑水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是68岁的樊秀花大娘,而最小的也有45岁。
1桶水25公斤,一头马驮两桶水,男的用挑的,女的则用背篓背水。一边是山崖一边是高山,有的路段只能容一人经过。翻过一座高山,下到一个小山凹,花了1个半小时,挑水队伍才抵达古林屯。
坐落于山凹里的古林屯,只有几间上世纪留下的土坯房,至今没有通电。村民兰元辉告诉记者,由于屯在高山上,根本挖不了井,而且附近都没有水源,所以,村里的一个大水柜成了村民们的希望。
可是,这个修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水柜,已经蓄不了太多水。兰元辉说,如果能翻修一下,再加高1米,屯里的用水不用愁了。据悉,这个直径为16米的大水柜,加高1米,就可以多蓄200吨的水。兰元辉说,大家已经凿好了石头,就差水泥了。可是,水泥送到大山里,费用比外面要高许多。
傍晚,忻城县县长谢大研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于厦门人民的关爱,他多次表示感谢。他说,这次大旱主要和忻城的地形有关,这里适合打井的地方太少了。要解决用水问题,只能在村里多修一些水窖、水柜等储水设施。由于忻城县是国家贫困县,修建的水窖和水柜是有限的。如果能有爱心人士在这些贫困村屯修建一些水柜的话,村民就可以多储些水。
看到厦门人民的爱心涌向忻城,来宾市委常委、忻城县委书记韦凤云通过厦门商报向厦门人民表示感谢。她表示,一定要将厦门人民的善款,点对点地用于最需要的村屯。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厦门商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