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作为全国重要的铅锌工业基地、电力能源基地和河南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如何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同步发展?河南济源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入手,在推进重工业城市转型方面频打绿色“牌”,提出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经济增长质量。济源本着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同步发展,改善了生态,美化了环境,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维护一方碧水蓝天
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方面,济源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作为重头戏强力推进。
继去年完成中原特钢粉尘治理后续工程、济钢烧结机头粉尘深化治理工程、金马焦化及万洋冶炼非电行业脱硫改造工程等后,济源市及时关停了32家电解铅(合金铅)企业和3家企业的烧结机炼铅工艺,又委托技术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估,监管涉铅企业进一步深化治理,从根本上降低污染负荷。企业树立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改善了济源环境质量。统计数字显示,济源市去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以上,削减二氧化硫1.02万吨、化学需氧量2100吨,蟒河南官庄出境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去年国家环保部核查结果显示,2009年济源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已连续4年跻身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今年,济源市提出要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与经济增长质量,要继续推动工业经济扩规模、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市委书记段喜中3月中旬到工业企业调研时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强调环境保护、发展质量,无论什么时候都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持续开展植树造林 好让春色永驻济源
时值初春,汽车行驶在济源的城乡道路上,一排排绿化树吐出新芽,醉人的新绿充盈人们的视野,让人感觉赏心悦目、倍感舒畅。济源市林业局局长张国鸣介绍,济源已连续六年利用冬春农闲时节植树造林,使荒山荒坡、城乡道路披上绿装,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9%。春季鸟语花香,夏季清爽宜人,高品质的绿化成为济源的特色,为外来游客称道的风景。
随着济源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济源百姓对生活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协调共进,济源市今年提出关于镇办、农村、企业、学校的一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在今年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16个镇办建立起党政一把手义务植树基地,每个基地面积不小于100亩;豫光、金利、万洋三家涉铅企业厂区及其周围1000米之内的绿化被列入重点督促范围。“绿色”创建活动大大调动了基层镇办、企业的积极性。水源地保护区所在地的天坛街道加快了龙潭生态园建设,旨在创造良好的生态,为百姓休闲、养生、娱乐提供好去处;作为济源煤炭产业重镇的克井镇今年换打绿色“牌”,全面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意在打造一个山清水秀的绿色克井;中原特钢、恒通集团、清水源科技等企业还展开了赛绿化、赛环境活动,号召员工“种下一片绿树,留下一处浓荫,美化一方环境”。
据悉,济源今年已提出向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迈进的目标,2010年全市春季全市义务植树的总量将达到150万株。该市要求在绿化方面不仅要栽好树,还要管好树、护好树,要确保90%的绿化成活率达,使绿化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济源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持山川秀美、绿意盎然。
塞选项目注重环保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提高招商引资门槛,拒绝污染项目进驻”是近年来济源招商引资的大趋势。
走进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记者发现近年来上的东方广大光纤产业园项目、中原特钢产业园项目均属于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为改变济源重工业较重的产业格局,济源在招商引资中树立了塞商、选商的概念,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项目的进驻。投资2000余万元的炼焦项目被拒绝,投资2000万元的电机板项目被否定、投资3000万元的冶炼项目被拒之门外……在济源,类似这样拒绝污染项目的例子举不胜举。“宁舍金山银山、要保碧水蓝天”的概念在济源已深入人心。
在今年的济源“两会”上,济源市提出要安排1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贴息、补助、奖励等办法,加大对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工业结构调整进行奖励和扶持;要求重工业企业、原材料产业要抓好工艺提升、节能减排、环保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亮出“绿色牌”,念好“生态经”,这将推动济源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方面迈出新步伐。济源这个依靠工业发展起来的中原明珠,展现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富裕文明,还有绿色和谐的生态、适宜人居的环境。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常富荣 通讯员 苗慧玲)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