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11日透露,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艾滋病疫苗计划已获得重要进展。
同时担任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的邵一鸣教授,是在11日于上海举行的第五次中国科协论坛中国艾滋病疫苗高层论坛上透露上述消息的。他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计划取得进展,各项目按计划完成了研究任务。
邵一鸣介绍,由十余家研究所、高校和疫苗企业组成的团队负责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已完成Ⅰb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观察到良好的安全性和预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疫苗的GMP生产,并将于近期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开展试验的申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毅院士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在治疗性艾滋病疫苗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开展I期临床试验的申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张林奇教授领衔的团队利用改进的天坛痘苗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发展的猴艾滋病毒疫苗也取得了最新进展。据悉,在灵长类动物试验中,这两种候选疫苗联合免疫可有效控制致病性的猴艾滋病毒疫苗经粘膜途径攻毒后在猴体内的复制,为设计新的艾滋病疫苗提供了重要借鉴。
吉林大学的孔维教授和他所带领的着力于创新型艾滋病疫苗的设想与研发,在临床前研究中也取得了进展;团队在其他计划支持下,正在开展DNA/MAV载体艾滋病疫苗的Ⅱ期临床试验。
艾滋病疫苗是当今人类迫切需要但短期内难以攻克的疫苗之一。过去25年来,国内外艾滋病疫苗研制采取了几十条技术路线,先后开展过近200次临床试验。全球艾滋病疫苗界意识到,单一团队难以攻克此项世界难题。在全球合作态势的影响下,中国艾滋病疫苗团队及技术平台负责人自发组织起来,依托传染病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联合全国50多家科研院所、重点院校、疫苗生产企业,于2009年2月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
邵一鸣教授介绍说:“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制工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疫苗企业计划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机构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去年在泰国结束的全球第三个艾滋病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初步显示了31.2%的保护效果,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显示可降低HIV感染风险的预防性疫苗,为整个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带来了曙光。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球艾滋病疫苗企业计划、亚洲艾滋病疫苗网络联盟、盖茨基金会的代表,以及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论坛。
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若兰
相关报道
中国4月艾滋病死亡698例 居传染病死亡之首
国家卫生部7日发布的疫情报告称:今年4月(2010年4月1日零时至4月30日24时)内地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59301例,死亡1269人。其中艾滋病发病2586例,死亡698例,居死亡病例之首。
报告显示,全月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37311例,死亡1089人;发病数量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和麻疹,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23%。
同期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321990例,死亡180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33%。
卫生部透露,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以来,该部迅速启动对灾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报,紧急为灾区配置设备并完成人员培训,于4月21日全部恢复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
截至4月30日,灾区无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除麻疹、痢疾散在病例报告外,报告病种主要为肝炎和肺结核。灾区总体疫情平稳,与往年同期无显著变化。
来源:中国新闻社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