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中新社发 李克祥 摄
于丹与孔健:这一场“孔门恩怨”
于丹:“我从来没有同意(与孔健合作),严词抗议多次无效。”
“据于丹回忆,她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做过口头协议、书面授权和许诺”
孔健:“多年来我和于丹私交很好,书要下架,为什么她不事先和我沟通?”
于丹亲笔题在《论语力》扉页上的文字“孔健大哥,这是我们用心的所得”即为铁证
5月下半旬,一封突如其来的律师函陆续摆在了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面前。
发函者是北京市易行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律师———樊晓和王玉杰,函中称,他们的被代理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有“学术超女”之称)被侵犯了民事权利,希望新华书店予以配合,将4本出版物下架。
很快,在部分新华书店里,由孔子75代孙、日本聚龙新闻社总编辑孔健所著的《于丹的天空》(江西人民出版社)开始下架了。孔健的另外三本《论语力》(新世界出版社)、《左手孔子右手庄子》(工人出版社)、《新论语》(工人出版社)也相继下架。
3天后的“六一”儿童节,孔健从日本赶赴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称4本著作并未构成侵权,倒是于丹私自让新华书店下架它的书的行为构成了侵权。
随着事态的发展扩大,两位孔学名人,3家出版社,4本著作,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都被卷入了一场“孔门恩怨”。由于矛盾双方态度不一各执一词,现尚无法律部门的裁决。
一方是孔家后代,一方是孔学弟子,基于孔健和于丹多年来良好的私交关系,二人疑似“反目”的版权之争引发了业内关注。
“《于丹的天空》上架没几天,突然被撤下,很意外。”江西人民出版社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出版社希望两位当事人能妥善解决这件事,我们都是按照正规流程和授权进行出版的。”
孔子基金会学术传播部副主任孙俊峰对《法治周末》表示:于孔二人在不同领域和岗位,为推广普及儒学和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管个人恩怨如何,学术思想的传播都不应受到影响。
“四本书的授权还牵扯到中日两国法律的区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刘新熙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于丹发律师函直接通知新华书店下架的行为是否妥当,要看她下一步的法律行动及结果如何,而授权是否符合日本法律,孔健则需要负相应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