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造船业逐渐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下,辽宁作为我国传统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表现抢眼。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5月,辽宁省出口船舶7879艘,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7.1%,出口贸易额达16.76亿美元,增长68.9%。
据海关数据,辽宁船舶出口贸易额居前4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新加坡、香港、日本和韩国,出口量分别为28艘、16艘、502艘和36艘,除对韩国出口下降34.5%外,其他分别增长47.4%、15倍、1.47倍。
另外,辽宁船舶出口贸易呈现出以散货船出口居多、国有企业出口为主和以进料加工为主的特点。
海关数据显示,辽宁船舶出口贸易额居前5的商品分别为15万吨<载重量≤30万吨的机动散货船、载重量≤15万吨的机动散货船、15万吨<载重量≤30万吨的原油船、未制成或不完整的船舶,包括船舶分段和可载标准集装箱≤6000箱的机动集装箱船等,出口量分别为5艘、10艘、2艘、500艘和4艘。
国有企业船舶出口额达10.75亿美元,增长27.2%,出口72艘,下降19.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5.88亿美元,增长3.3倍,出口4857艘,增长30%。
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4.32亿美元,增长57.2%,99.99%的国有企业船舶是通过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额为2.3亿美元,全部由外商投资企业来实现的。一般贸易出口额为0.1亿美元,增长36.4倍,96.6%为私营企业出口。
专家分析,2009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对船舶出口带来利好。其次,船舶制造周期长,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有时滞性。去年,中国有约30%的订单被延期或撤销而无法顺利完成交付,这也是2010年出口增长的原因。另外,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世界船舶制造中心向东亚转移,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船舶工业经营模式也决定了70%以上船舶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
来源: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记者 吴勇 刘策)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