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是一个“千年古县”,春秋末期(公元前455年)因赵国开国国君赵襄子在此筑城而得名。
襄垣是一个资源大县,主要有煤、铁、铝、锰等30余种矿产,其中煤炭探明储量75.8亿吨,可开采22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有水快流”的政策引导下,襄垣凭借煤炭资源的优势,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晋东南地区远近闻名的富裕县。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因煤炭开采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显现。
为此,近年来,襄垣县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走出一条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襄垣煤矿集团在全县最早走入以 “吃干榨尽,零基排放”为标志的循环经济,企业规模得以迅速膨胀。这家靠单一原煤生产起步的煤矿,从2004年起就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思路,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以煤为原料,不断延伸产业链。先后筹资16亿元,新上17个工业新型化项目,构建起四级产品延伸和循环利用体系:第一级是煤炭用于洗选;第二级是利用矸石、中煤和泥煤发电;第三级是电力用于电石生产;第四级是以电石作主要原料生产聚氯乙烯。兴建了30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全部处理后再回用到企业;电厂的粉煤灰等废料也成了生产蒸压砖的主要原料;电厂余热为县城提供供热面积已达370多万平方米。循环经济已经将襄垣煤矿打造成这样一个极具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年产原煤240万吨,入洗原煤270万吨,发电12亿千瓦时,生产电石20万吨,生产镁合金2万吨,生产蒸压砖1.2亿块,生产聚氯乙烯60万吨。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9.6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218.8亿元;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85155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08.7亿元。在这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采访,我们还特别注意到这样一组甚至比效益更令人振奋的数字: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0.6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下降1.8吨标准煤。每年减少粉尘排放45万吨、二氧化硫60万吨、二氧化碳30吨。这一切给企业带来的是更快的成长:2010年,襄矿集团的年产值将突破60亿元,上缴税金将达到10亿元。
转型发展不仅为襄垣人打造了一座鲜亮的人居新城,更以新的产业格局促成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襄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4.6亿元,位列长治市第一;财政收入完成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6%,在全省和全市分别排列第五位和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4元,同比增长19.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48元,同比增长7.3%。在全国第九届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襄垣名列第40位。并且进入了“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和“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行列。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孙瑞生 兰天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