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国际上质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的声音多了起来,“中国是准超级大国”、“中美两国集团共治世界”等论调不绝于耳。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如果据此否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认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显然是一种误判。中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人口大国,判断中国是否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显然不能单凭总量指标去衡量,而应更多地从人均、结构、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中国虽然堪称经济大国,但还远未成为经济强国。中国的经济总量高,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700美元左右,仍居世界百位之后。中国是贸易大国,但加工贸易占据我国贸易的半壁江山,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主,利润率低。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在精密仪器、高精度零件、新材料等领域仍主要依赖进口,出口行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足20%。
虽然中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标准,我国有1.5亿贫困人口;按照中国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相当于法国人口的一半多。我国的科技、教育、社会保障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9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远远落后于创新型国家的相关比例;我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40多美元,美国的相关数字是中国的几十倍之多;中国的残疾人口约8300万,相当于德国的总人口。在200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我国仅排第九十二位,被划归中等发展程度国家之列。
现代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即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中国经济、科技等实力发展迅速,但城乡和区域发展水平仍很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短板”不少。
中国的对外政策也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中国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方面有着共同关切,在实现国家发展、改善民生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有着共同追求。中国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促进发展中国家整体地位的提高,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间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把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的企图是不会成功的。
尽管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积极承担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国际义务,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尽心尽力,这一点有目共睹。指责中国以发展中国家为借口逃避国际责任,完全是不讲事实、不负责任的。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