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
思念妈妈的“信”让观众落泪
6日晚,一场献给袁隆平和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的晚会《为了大地的丰收》在长沙举行。这台晚会,袁隆平和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杂交水稻的科研人员是最大的“明星”。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本想我一个人来和您静静说会话,但是安江的父老乡亲太热情了……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
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你,想着安江这个地方……”今年9月,稻子熟了,袁隆平离开长沙去了一趟安江,去看望妈妈。
“知道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刚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啊……”现场,一段朗诵《妈妈,稻子熟了》表达了袁隆平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与内疚,而这封饱含深情的“信”也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人们热泪盈眶,用热烈的掌声感
激着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所做出的牺牲与贡献。
愿望
90岁时要实现亩产千公斤
在7日的大会主题报告上,袁隆平表示“到我90岁的时候,我要实现亩产一千公斤”,袁隆平说,超级稻专用肥加上超级杂交稻是一对如虎添翼的组合,2015年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也因此很有可能提前实现。
“超级稻专用肥2009年冬到2010年春在三亚的试验结果表明,比常规施肥方法增产22%。”袁隆平说,
这种增产效果是综合性的,即株高、穗数、粒数、粒重均有所提高。2010年在湖南溆浦的测试产量已经达到每公顷15.9吨。
这次大会主题是加快杂交水稻科技创新。袁隆平表示,目前国内拥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国家发改委提出在2020年增产500亿公斤粮食的计划,按照水稻占40%的比例,即增产200亿公斤计算,从技术角度说,这个任务可以完成。
袁老,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1961年的夏天,湖南安江的稻田里,一株水稻让过路的青年教师停下了脚步,这株水稻穗大粒多,在层层稻田里显得鹤立鸡群,随风摇曳。偶遇,瞬间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灵感,从
这一刻起,中国的稻田里便上演了一段历经半个世纪的传奇。这位青年教师叫袁隆平,那一年,他31岁。
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袁隆平始终执著地追梦。1964年7月5日下午2时25分,是一个可以载入中国农业科技史册的时刻,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最终被发现,这株野生稻被称为野败。在发现野败的基础上,袁隆平经过艰苦的科学试验,经过人工授
粉,水稻终于结实成功,为杂交水稻育种实验找到最初的物质基础,开启了杂交水稻神秘王国的第一扇窗户。从此,这颗梦想的种子在国内生根发芽。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作为一名解决了中国13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且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虽已八十,依旧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