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西小丘遗址发掘现场。
近段时间,永州市在愚溪清淤时,对柳宗元笔下的《钴鉧潭记》、《西小丘记》、《小石潭记》(愚溪“三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钻探和发掘,并有望重现遗址原貌。
9月18日,记者驱车来到愚溪“三记”遗址发掘现场,但见工人们挥汗如雨,挖掘机轰鸣,紧张的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尘土去,奇石显,愚溪“三记”古貌逐渐呈现。
千年尘土掩盖“三记”面貌
文学大家柳宗元谪居永州10年,“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写下了25篇游记散文,最脍炙人口的就是《永州八记》,可谓是中国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柳宗元的生动描述,使《永州八记》成为世人眼中的8处美景。
永州市零陵区文物部门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之西山遗址、《小石城山记》遗址、《袁家渴记》遗址、《石渠记》遗址、《石涧记》遗址,相对来说地理位置清楚,愚溪因一千多年来从未进行过清淤,河底积累了近2米深的淤泥,两岸的奇石景观被厚厚的土壤掩盖,愚溪“三记”遗址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具体位置一直未有定论。
发掘认定“三记”准确位置
今年,为了城市改造和配合柳子景区的建设,8月6日开始,零陵区文化文物部门在愚溪清淤时,对愚溪“三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钻探和发掘,认为以刻有“钴鉧潭”三字之自然石为起点,沿愚溪北岸往西折向西南走90米,该区域内都是柳宗元所描述的钴鉧潭的原始范围所在。以上述区域的最西端为起点,往西45米左右,为西小丘所在。以西小丘为起点,再往西200米左右,到了吕家冲临愚溪口对岸,为小石潭所在地。
“‘钴鉧’在古代是‘熨斗’的意思,从刻有‘钴鉧潭’三字的石头为起点,沿岸往上游折走135米,水潭正好状如熨斗,该区域应是钴鉧潭无疑。”负责现场发掘的零陵区文物管理所文博馆员邓少年说,由于柳宗元写的愚溪“三记”顺序上前后相连,确定了钴鉧潭的位置,西小丘和小石潭便也顺理成章地推断出来。
“新确定的愚溪‘三记’遗址,其大小、方位、形状等,都与原文的描述相符。”零陵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徐永安表示,此次考古发掘的最大意义,就是找到了愚溪“三记”的准确位置,为下一步恢复千年前的原貌奠定了基础。
“三记”遗址与原文印证
愚溪“三记”遗址发掘地层层位和出土的一些遗迹和遗物,基本可以与原文描述的景况一一印证。西小丘遗址发掘过程中,在出土了碗底的唐代土层,发现了一个灰坑,残留有黑色的火烧炭灰。专家推测,这极有可能是柳宗元在《西小丘记》中描述的“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之后的残留物。
发掘过后的西小丘上,怪石遍布,姿态各异,恰似《西小丘记》中所述:“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愚溪河底的石板,在清去淤泥后,也逐渐显露出来。
目前,钴鉧潭遗址和西小丘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结束,小石潭遗址的发掘正在进行中。在发掘结束后,将依据愚溪“三记”原文的描述,该种树的种树,该蓄水的蓄水,恢复遗址的原貌。
保护文物也要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随着考古发掘后续工作的进行,愚溪“颠委势峻”、“如鸣珮环”等景观也将重现。现在,愚溪两岸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和柳子街、柳子碑廊、节孝亭等古迹和景观。
有文物专家认为,文物的生命不仅在于本体,还在于其存在的环境,当文物与环境水乳交融时,才有历史的厚重感。所以,对于文物的保护,不应单单保护文物本身,而应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也保护好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零陵区文化局局长李立新表示,愚溪“三记”遗址重见天日,将对永州的旅游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永州八记》描写的是风景,但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底蕴。”李立新说,许多到永州旅游的人,就是冲着《永州八记》来的,今年在恢复好愚溪“三记”后,下一步将逐步复原其余的“五记”。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