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5日透露,由于名额限制,“老通城豆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入围。3年来, 武汉小吃“申遗”明显集中,武汉煨汤、蔡林记、老大 兴园鮰鱼、四季美等武汉特色美食,正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审核偏向曲艺
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涂主任介绍,2006年武汉成立“非遗”保护中心以来,到目前共有9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由武汉市各区推荐,然后按照市、省、国家等不同级别层层递进,两年一申报。
“大多都是曲艺类的,而餐饮美食能进入国家级申报的只有老通城豆皮。”
涂主任介绍,老通城豆皮申报时间早,2006年就开始申报在市级,2008年申报湖北省“非遗”成功,今年6月份申报国家级,没有成功。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老通城申报国家级失利,除国家压缩国家级非遗名额总数外,还是就是国家对于非遗项目申报审核,更趋向曲艺等濒临失传的技艺。
华中师范大学姚伟军教授称,从目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来看,餐饮美食申报还处于一个尝试阶段,申报成功率比较小。
记者采访了老通城相关人士,他们表示今年国家级申遗没成功,两年后将继续申报。
“申遗” 须有经营实体
采访中了解到,在武汉市第一批6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武汉“过早”、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武汉面窝制作技艺等入选,而在第二批中没有饮食方面的项目。
据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相关人士称,前几年武汉企业申报积极性不高,从去年开始,餐饮美食申报项目增多,武汉煨汤、四季美等企业都在积极申报。
“非遗项目申报只有牌子还不行,必须还要有正在经营的实体。”涂主任介绍,今年申报成功的武汉市非遗项目共11项,餐饮美食就占4项,其中包括老大兴园鮰鱼制作、曹祥 泰酥京果制作、黄陂“三鲜”、汤逊湖大嘴鱼丸制作等4项。
涂主任称,汤逊湖鱼丸和汉阳大嘴鱼丸是“打包”一起申报的,而武汉煨汤是旺旺煨汤申报的。据她了解的情况,蔡林记、老大兴园鮰鱼、四季美、武汉煨汤等4家,正在积极 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期待武汉美食“申遗”更积极
“今年武汉餐饮企业申报的多了不少,以前申报意识不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相关人士称,原先很多企业对申遗都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谈如何申遗了。
据了解,今年3月份,原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龚泽生,出席本报组织的首届热干面论坛,在论坛上谈到武汉餐饮食品企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并鼓 励企业申遗。
武汉市饮食服务管理处龚新华处长认为,武汉煨汤、老通城、四季美等餐饮企业申遗,有利于打造企业文化和品牌知名度,不过与成都、北京等地相比,武汉市餐饮企业申遗 刚起步,主动申报意识不强,很多企业都不愿申报。
“成都一次性申报有三四十家,而武汉屈指可数就三四家,差距还是很明显。”龚新华介绍,户部巷、吉庆街等美食街,热干面、糊汤粉等特色小吃,在外地名气大,不过申 遗对企业品牌有质的提升。
来源:长江商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