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前路五大难题
制度搭建期基本结束后,30多年改革开放和体制转轨遗留、积累下来的难题,在“十二五”期间更为凸显。何平表示,对照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社会保障发展前路依然艰巨,至少有五大难题需要攻克,而且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首先,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做实。在我国统账结合制度确立后,个人账户的资金被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由此形成规模巨大的“空账”。一旦“现收现付”模式出现拐点,空账将极大威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目前关于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的官方数字是,截至2004年空账7400亿。也有学者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约为1.3万亿。
为解决空账可能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我国在2000年开始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截至2009年底,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试点工作已经扩大到13个省(市),共积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1569亿元。但与现实空账规模相对照,还有相当大的深入空间。
其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五省市开始试点。牵涉3000万“事业人”的养老改革由此启动。这一改革由于牵涉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多项大部头制度变动,且改革对象涉及到中国大多数“专业技能人才”,因此改革阻力和难度甚大,相关制度设计仍需磨合、完善。时至今日,各省区市试点改革推动缓慢,有待实质性进展。
其三,以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为代表的特殊群体。2009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采取“大账户、低缴费”的制度设计。2009年底,原计划出台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被揉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中开始施行。
这一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文件经过5年的酝酿终于出台,但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保政策和制度,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整,以使更大范围、更大比例的农民工,得到更为有效的社保权益保护”,何平说。
近年来,我国灵活就业人口数量和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一群体的劳动关系不确定,就业岗位不确定,工作时间不确定,工资收入不确定。“灵活就业群体与普通居民的界限难以划清,这是一个难点”,何平说,灵活就业者多为年轻人,当前的养老医疗压力不大,重点问题是通过制度设计吸引他们有效参保。
其四,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回报率偏低。一些地方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回报率不足2%,老百姓的养命钱如何保值增值,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办法。“广东等地曾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效果不错,但是在更高层面还没有下决心决策,需要突破”,何平说。
其五,有效缩小城乡保障差距。“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保障差距,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才能有效缩小。”何平说,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占15%~20%的情况下,才能够承担得起对农村的大幅度补贴,以填平城乡保障水平的鸿沟。“缩小城乡保障差距一方面需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另一方面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诉求,力争平稳渡过利益纠葛异常突出的热点时期”。
来源:中国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