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非法出国务工终于得到了痛切的教训,一场辛苦换来的是血本无归。老邵的着急和气恼心情可以理解:境外顾主远在万里,自己又属于非法出国务工,讨薪的希望渺茫,国内中介一时无款可还,此时尽管不想承认自己违法且无理,不由得还是只能找政府“讨说法”、“求解决问题”。当天,采访结束后老黄他们商量去相关部门,因为他们每人交给海发公司4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押金大多是四处筹借的,他们甚至还指望讨回在蒙古国的血汗工资。不过,年轻的小龚和小徐毕竟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壮声地告诉记者:实在不行就准备起诉,走司法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小龚和小徐等非法出境打工行为本身是错误的,但他们在讨薪问题上萌生法律意识,让我们为年轻一代农民工素质提高而感到一丝欣慰。
◆ 中介者: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中介黄石海发。今年4月才由工商局注册成立的黄石海发公司,是两个下岗女工再就业所创。事件发生后,原本想创业挣钱的她们,不仅自己血本无归,还祸及一干。令人意外的是,她们称自己也是上当受骗者。
事发后,海发公司成了众矢之的。
在老黄他们眼中,眼下无法退还他们押金的海发是个典型的“黑中介”。小龚和小徐等人明智地提出要上法院告海发,通过法律途径讨押金。
“我现在是臭名远扬,为了赔偿和协助政府处理善后事宜,家里90平方米的房产只好准备变卖了。”19日晚8点半,记者约见了海发法人代表晓文(系化名)。40岁出头的她,面容憔悴,满眼蓄泪。
“我以为可以干一番大事业,没想到却掉进深渊。”有人告诉记者,晓文数次欲轻生被阻止。“如今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吗?”面对记者的追问,晓文哽咽:“直到现在都是稀里糊涂的,还没搞懂怎么出的事!”
一旁的黄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无奈摇头说:“她俩又可恨又可怜。”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事发之后,海发在政府救助行动中是配合的。
据晓文讲,下岗多年,一直想做点事。今年4月,她和朋友晓红(系化名)共同出资,各占50%股份注册海发公司,主营劳务派遣业务。可是晓文说,她俩都不懂劳务派遣业务。
如此荒唐的情形下,公司成立了。7、8月向俄罗斯和蒙古派遣劳务的这两单合同,算是开门生意。据晓文介绍,向俄罗斯派遣劳务的业务是通过一个叫娜娜的女人介绍的。海发负责在黄石等地招人,通过形形色色的中介人,先后招到134名打工者。然后海发把这些人转给一个有着奇怪名字、事发后经查并不存在的所谓“中国旅游服务总公司辽宁省分公司吉林省办事处”,由其负责外派,结果居然全部顺利送往俄罗斯。深受“开门大吉”鼓舞的晓文,紧接着又接了第二单生意,以同样的方式,招了包括老黄在内的67人,通过“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北京项目部”外派蒙古。事后经查,湖南这家公司也不具备外派劳务资质。
让海发没有料想的是,没过多久,外派出去的打工者有的发现上当受骗,设法归国;被蒙蔽或心存侥幸的打工者,最后也因工资拖欠,分别在俄罗斯和蒙古国与雇主发生劳资纠纷。消息反馈到国内,先期归国者及滞留者家人纷纷报警,此次非法外派劳务事件终于被暴露在公众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海发除了向打工者收取4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押金外,并没像其他劳务中介那样收取中介费、报名费等费用。晓文解释,根据与对方公司签订的协议,打工者每月的工资由海发代发,其中提取10%作为海发的管理费。晓文说,自己是下岗走过来的,又不懂劳务派遣业务到底怎么赚钱,觉得能赚点钱也就够了。但这也恰好证明,海发在招聘人员时其实是知道这些人将被外派的。
虽然在整个派遣过程中,海发不是外派的最终派出方,但他们明知自己公司的工商执照注明派遣劳务仅限国内,可是他们还是涉及经营非法外派劳务。他们的“转手”行为便是事实。他们被两个“下家”欺骗,只能是咎由自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