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份,河南省方城县16个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的3万多名干部职工,通过不同方式接到单位主要领导下达的1000元到3万元不等的“融资”任务,以支持县里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而据调查,这场开展了一个月之久的“融资”活动,竟是在没有下发任何红头文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也没有向参与“融资”的职工提供任何正规收据。
“完不成任务,就卷铺盖走人”
11月1日,方城县杨集乡一所中学的王老师正在为乡政府布置的1000元“融资” 款犯难。此前的10月17日,县教体局已让他交过1000元的“融资”款。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王老师的生活并不富裕,收入仅够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现在,县教体局和杨集乡分别布置的“融资”任务,给王老师增添了不小的负担,让他更不满的是,相关的单位收钱时,甚至没有向他“打一张收条”。
“起初,由于大家都很抵触,谁都不交。但领导给的压力越来越大。领导说了,完不成这个任务,就卷起铺盖走人。”
据了解,像王老师一样,方城全县的8000多名教职工,在国庆节后,都被要求交纳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融资” 款。
“当老师算是好的了,听说一些县直单位的职工,最多布置了两三万元。” 杨集乡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单位都是直接交钱,啥收据也没有。
据调查,10月份方城全县16个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的3万多名职工均接到本单位领导以各种方式传达的“县里重要指示精神”——为了搞好产业聚集区建设,广大干部职工要站在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每人按照单位和职务完成1000元到3万元不等的“融资” 任务。
在南阳市和方城县的一些论坛上,有关此事的帖子层出不穷,一些职工以各种激烈言辞表达了对县里这种强制职工集资搞工业园建设的不满。
对此,方城县政府方面在回复中重复这样一段话:“招商引资工作是包括我县在内的全国各地普遍实行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措施,我县与全国各地一样,每年都要求乡镇和县直单位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县里要求各单位招商引资,没有要求单位强制集资和摊派。”
“融资”纳入单位年度考评
事实上,在近一个月时间里,一场自上而下的“融资”正在方城县开展着。而推动着这次“融资”的,是一份仅在方城县各单位主要领导间传阅的《关于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的意见》。
正是这份意见,对方城县这次“融资”活动作了明确部署:在2010年的最后3个月里,全县按实有编制人数,向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融资1.5亿元,用于建设50个单价为300万元的标准厂房,以推进县里的产业聚集区建设工作,用于招商引资。
尽管没有盖上任何单位的公章,也没有以任何单位的名义下发,只是通过各单位主要领导逐级进行口头传达,方城县的“融资”活动就开始了。
“主要还是考虑到,避免外面说这里搞强制集资和硬性摊派。”据相关政府工作人员透露,这项工作由县产业聚集区融资部和各责任单位以及各乡镇对接收取。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方城县明确此次1.5亿元的“融资”款,由县财政提供担保,政府使用3年,每年支付9.6%的利息。这就意味着上交1万元的“融资”款,今后3年每年都将有960元的红利。
但在一些职工看来,“拿出那么多钱去建厂房进行招商,能不能招到企业、收回投资,这不是县里担保就能解决的。”
而更多的职工面对没有正式文件的“承诺”和数额上万元的“融资” 款,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职工抵触情绪很快让“融资”工作陷入困境,方城县随之决定,将“融资”工作纳入到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进行考评,与该单位的财政拨款和工资挂钩,对进度落后的由县级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
该县的一个中学校长说:“最重要的还是各个单位在比较,其他的单位完成了‘融资’任务,单单你的单位完成不了,领导怎么看你,以后还想不想被重用了?”
“向职工‘融资’是因为财政缺钱”
公开资料显示,这个以新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环保设备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产业聚集区,总规划面积6.51平方公里,计划在2012年,入园企业达到50个,主导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根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安排部署和年度目标任务,到今年底,方城县产业聚集区必须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新建一批标准化厂房,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而截至目前,这个位于八里桥的产业聚集区已建成面积只有0.51平方公里,整个园区的建设还未见雏形。
“方城是个农业大县,这次向职工‘融资’,主要还是因为财政上缺钱,又得按照上面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园区的投资,完成相关的目标任务。”一位乡镇干部介绍说。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