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年时报》报道杭州的历史建筑保护,虽然在全国来说是走在了前面,但也不尽如人意。那么,杭州现行的历史建筑保护规则大体是怎样的?面临一些怎样的困境?历史建筑保护在意大利及英美法等国,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中又有哪些是我们所能借鉴的呢?
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的困境
保护修缮费用是个无底洞
在走访寻查的过程中,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志愿者张凤书发现,很多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但住在里面的居民却并不愿意去维修。“主要还是钱的问题。”他说。
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补贴的有关规定,房屋所有权属单位自管产、个人私产的,保护整治费用应由单位、个人承担为主。市级财政可适当补贴,补贴比例一般仅为10%到20%。
目前,历史建筑的维修需经过审批,而审批手续较为繁杂,加上历史建筑维修跟别的建筑不一样,很专业,工本也要多得多,因此不少居民望而却步。
记者从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了解到,2010年杭州市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专项资金预算为1.5个亿,这在全国的城市中排在比较前列的位置,甚至比上海和天津都要高。但是,“历史建筑维修的资金投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浙江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余健介绍,“文物修复尽量要保持原有工艺、材料,修得越仔细,花费就越多。”
记者了解到,这1.5亿主要用于搬迁安置费、历史建筑整治工程费、街区费用和其他专项(包括档案管理、调研、资料收集和奖励基金等)。
其中,大约有90%的款项用于搬迁安置、修缮和整治历史建筑。还有一笔款项专门用于奖励对历史建筑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或热心市民。
“目前投入是多元的,其实远远不止市级财政支出的1.5个亿,还包括各区政府的投入以及私人、产权单位修缮的费用,”历保中心历史建筑工程科吴小姐告诉记者,“从2005年到2009年底,市政府共拨付5.24个亿,而所有的保护费用加起来估计不低于60个亿。”
事实上,专家认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费用就像个无底洞,很难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