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阴魂不散。日前,有关襄樊追查“湖北远山乳业有限公司”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玉米奶的事件,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监管部门调查发现,问题玉米奶产于湖南湘潭,这批问题玉米奶是“勾兑”了今年7月刚刚东窗事发的青海“东垣奶粉”。对于源头———青海“东垣奶粉”,记者不久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今年7月,青海民和东垣乳品厂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500余倍,乳品安全问题再次触痛公众敏感的神经。
有意思的是,问题奶粉样品在青海省质监部门,拿到的是“合格”的检验报告,但甘肃方面的检测结果却是三聚氰胺严重超标。从青海到甘肃,送检结果大相径庭,引发了人们对质监部门的质疑。几经波折,《经济参考报》记者对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尹小俊表示,东垣问题奶粉事件中,企业为追逐更大的利益而违规生产和销售是主因,同时也反映出技术监管层面上责任主体模糊的问题。如果技术监管和责任承担不能有效捆绑,就会导致监管脱节。
从青海到甘肃送检结果大相径庭
案发前,青海质监的检验报告显示样品中三聚氰胺不超标。案发后,青海省海东地区质检所、对案件侦办取证和提起公诉的民和县公安局与检察院都拒绝接受采访或称“不好谈”,对这一案件避之唯恐不及。
今年9月,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两个月前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标奶粉的4名嫌疑人做出一审宣判,民和县东垣乳品厂的厂长刘战峰、车间主任王海峰、职工刘西平和原料供应商周忠林分别被判处一年半至三年的有期徒刑并处以35万至38万元的罚金。
据调查,东垣乳品厂成立于1987年,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刘战峰自1997年承包至今。2010年4月和6月,刘战峰先后两次通过周忠林从河北购进无标识和无检测报告的奶粉,其中4月底购进35至38吨,6月份购进38吨,由职工刘西平、王海峰负责加工生产成东垣牌奶粉,销往南昌、南京、杭州、苏州等地。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一位副院长告诉记者,东垣乳品厂用第一批奶粉生产东垣牌全脂淡奶粉,经青海省海东地区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所检验合格后,将其中10吨发往江西省一家乳业公司。这家公司收货后进行检验,发现三聚氰胺超标并与东垣乳品厂联系,两家企业共同将3吨问题奶粉销毁,剩余7吨被退回,运往东垣乳品厂南京办事处库房封存。
6月初,惊人的一幕再次上演。“刘战峰又通过周忠林购进奶粉38吨,刘西平便将奶粉样品送往海东地区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海东质监所再次出具无三聚氰胺的报告,东垣乳品厂便用其中8余吨奶粉生产东垣牌全脂淡奶粉,销往江西南昌等地。南昌的公司检验后,却发现东垣乳品厂奶粉不合格。”这名副院长说。
这一次,得到南昌方面通知的刘战峰派刘西平将奶粉样品送到了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站,但青海质监的检验报告还是显示样品中三聚氰胺不超标。
“我们考虑,刘战峰当时还是心存疑虑的,他又派刘西平将奶粉样品送往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据介绍,甘肃方面的检测结果是三聚氰胺严重超标,并立即将有关情况上报甘肃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刘西平也被移交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
案发后,南京市质监局对东垣乳品厂南京办事处的东垣牌全脂淡奶粉进行了检验,发现24.6吨奶粉中,三聚氰胺均超标。
法院证据显示,今年6月17日至28日期间,东垣乳品厂共向青海省海东地区质检所送检奶粉样品8个批次共80余份,经检验,三聚氰胺“未检出”或“不超标”,海东质检所为产品出具检验“合格”的报告。同时,青海省质监站也于6月18日收到了刘西平委托检验的奶粉样品,检验报告称未检出三聚氰胺,“合格”。
采访中,一位民和法院的工作人员私下透露,就所查明的事实,这样的判决结果“有些勉强”。而青海省海东地区质检所、对案件侦办取证和提起公诉的民和县公安局与检察院都拒绝接受采访或称“不好谈”,对这一案件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