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慈善百人论坛发起人之一杨团在深圳表示,深圳公民建设在全国领先,可以作为探索公民社会成长的样本来学习、研究。
据杨团介绍,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三大部分之一,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公民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他说,在深圳,不论是主管部门民政局,还是整个深圳市政府,在政策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据了解,早在10年前深圳就率先开展促进社会组织自治化、民间化的工作。自2008年起,该市已对工商类经济组织、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三类社会组织实行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的管理体制,为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进行了制度性安排,为“草根”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9年深圳市人民政府率先与民政部签订《民政部 深圳市人民政府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明确深圳在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和慈善事业发展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今年初,市政府为刚成立的深圳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提供了办公场所,现在该中心已经有10余个非盈利组织入驻。
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深圳也处在全国领先的地位,包括由政府出资购买社工岗位和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服务。深圳市乾德智库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部门从06年开始向他们购买服务。今年他们完成十几个政府项目,包括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发展效益的调查以及居住证政策的评估等,占到他们总工作量的80%。
“我们可以走出自己的路”,杨团说。和国外相比,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色彩浓,但是路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建设一个有多种声音的公民社会,他说。
据了解,由徐永元、王振耀、杨团、陈建民、冯燕于2009年底发起设立的中华慈善百人论坛是一个全球华人慈善自由讨论平台。该论坛将于11月25日在深圳举行第二次会议,主题为“民间公益与政府责任”,将有两岸三地的政界、学界、企业界、非营利组织、传媒界代表共计29人参与这一主题的讨论,并将在会后形成论坛共识。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实习记者 温炜鑫)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