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武汉将动用社会资源应对愈加严重的停车难。昨从该市开放社区单位院内停车场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内,武汉7个中心城区将各开放50个单位、社区院内停车场供公众使用。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武汉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03万辆,其中汽车达80余万辆。而目前该市停车泊位仅27万余个。按照国外大城市的经验,城市车辆与车位较为合理的比例是1∶1.3,才不至于出现停车难。武汉远没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比35个至45个车位/百辆机动车的国家一等指标也有近10万的缺口。
该市交管局局长唐昌文介绍,中心城区停车场资源主要集中在住宅区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院。由于工作、生活作息特点,单位和社区停车位呈现出“两多”现状:住宅区白天空置多,机关企事业单位晚上空置多,此次开放停车位,寄希望能使双方错时停车,资源互补。
据了解,此次开放的政府机关单位将不收取停车费,社区、单位则分等级收费,物价部门对每个等级的费用已经拟定。院内收费将低于附近道路收费,利用价格杠杆引导车辆向室内停放。
目前,各城区已经完成对辖区单位、社区的摸底排查,本月15日前,将完成对开放社区、单位的停车设施、标志、人员的配备。从16日起至月底,武汉7个中心城区,每个将至少开放50个社区、单位停车场。
共享停车位“落地”有点难
单位、社区向社会开放停车位,以缓解停车难,这一做法看上去很美。但昨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推行这一做法,尚有不小阻力。
社区资源共享需经业主同意
对于开放停车位,一些高档小区表现出反感。
位于中北路的世纪彩城物业管理处一张姓主管说,目前该小区内的停车位几近饱和,主要用于服务车主,是否开放停车位需要和业主委员会讨论。业主李先生则明确反对外来车辆停进小区,他说,当初购置此处房产就是看中这里环境安静,如果开放停车场将会侵犯其权益。
武汉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档小区对环境、治安、管理要求很严,让其开放确实不易,但老旧社区开放停车位有利于增加收入,一定程度上弥补物业管理费之不足。该市有641个老旧社区,其中较大规模的老社区可停放100多辆车,若将所有社区的车位整合起来,是不小的停车资源。目前,有些小区已经开始了对外停车经营,其经营收入成了老旧住宅维持正常物业服务的主要来源。
然而记者走访武昌东亭小区、楚才小区、首义小区等老旧小区发现,小区内很少设有停车设施,业主的汽车都停放在小区马路边或者楼前空地上。由于老旧小区一般都由社区民间组织进行管理,对外开放停车场,必然要出具正规票据,否则就是乱收费,而出具正规票据又带来缴税等问题,操作很繁琐,社区管理者能否持之以恒也有待时间检验。
机关单位打破“禁入”有点难
早在10月份,该市交管局就提出希望开放部分社区、单位停车位,然而机关单位对开放停车位一直不太感冒。
之前就有媒体报道,武汉多家机关单位接受记者采访对开放停车位显出顾虑,担心各类人员混杂,夜间安全管理难度增大。武昌区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坦言,说服工作相当难做,越是大单位、大院所越难开放,目前该区政府已经安装电子管控设备,届时将带头开放,希望能带动相关政府机关敞开院门。
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怕麻烦是机关单位对外开放积极性不够的主因。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单位一般都怕惹麻烦,管理工作量增大,单位收支实行两条线,停车费收入是小钱,在账务和出具收费票据上不好处理,因此“外部车辆禁止入内”成为单位的普遍选择。
政府机关应做“带头人”
“是一件好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洲认为这个倡议很好,如能做好确实能缓解停车难。
但他同时指出停车涉及许多问题,必须要科学建立收费、管理等一整套制度,有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单位的治安、管理、收费,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要有专人进行安全管理登记等,尽量不影响开放单位或社区原有的正常秩序。
胡润洲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路面交通诱导屏,在发布交通路况信息的同时,也可建立停车位信息收集系统,实时显示各区域停车位使用情况,引导车辆有序分流。
对于机关单位的消极态度,胡润洲认为,仅靠单位的道德自觉,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效果可想而知。他建议,政府应做带头人、牵线人,对社区、单位做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如此,单位设施向社会开放方能渐成风气。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冯媛